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地方政府作为市场化进程中的“先行官”,必须建立一套独立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模式。一、中外政府行政职能模式的演变政府职能模式是指“市场、政府、社会”三者的关系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所遇到的主要矛盾也不同,因而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程度和方式也不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政府职能模式。西方国家曾经历了国家干预型、自由放任型和政府全面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在新世纪,中国政府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政府职能模式,我们在借鉴了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后,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模式。二、地方政府行政模式存在的弊端我国地方政府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改革和调整,地方政府从职能到机构,从程序到方法,从人员到设备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更新。但从根本上说,目前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仍存在着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各种弊端。一是反市场行为大量存在;二是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容易滋生腐败、破坏市<WP=59>场秩序;三是依法行政尚不完善;四是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五是政务公开层次低。三、地方政府行政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如何运用市场法则来进行公共事物管理,提高公共行政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乃是目前面临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中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模式应当着眼于几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服务型的政府;二是透明的政府;三是法制政府。四、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积极促进和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其重要职责。其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从“越位”的地方“归位”,在“缺位”布的地方“补位”。其职能转变要有破有立,真正转变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经济引导上来。一是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二是制定市场规则,纠正市场失灵;三是组织生产公共产品;四是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五、地方政府行政职能模式转换的途径一是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市场信誉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培育市场要素,促进市场的生成和发展,与直接介入市场上下功夫;二是加强依法行政。地方政府位于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在日常行政管理中,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既不<WP=60>能失职,也不能越权。其行政行为要注重合法、适当和有效;三是改革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地方政府应依法清理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与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四是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要积极探索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地方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五是实行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模式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