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穴位注射配合加热药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综合方案的有效性,扩大外治法的运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基础治疗均为NS250m1+天麻素注射液0.6g,静滴,每日1次,NS500m1+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每天2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654-2)5mg(1m1),每日1次,中药眩晕一号方打粉制作的药枕热敷颈部,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疗程7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症状积分;治疗前、治疗1天、2.天、3天、7天后的眩晕主要症状积分、发生频率的积分及眩晕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中各项指标(收缩期峰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两组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94.59%,两组有差异(P<0.05)。且治疗组痊愈率加显效率为84.21%,对照组痊愈率加显效率为51.35%,明显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比较,治疗1天,2天,3天后及第7天后均有差异(P<0.05),且P值不断增大。两组主证头晕目眩及发作频率比较,治疗1天,2天,3天后及第7天后有差异(P<0.05)。4两组患者TCD各指标进行自身前后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等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经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两组各指标改变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5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穴位注射配合加热药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穴位注射配合加热药枕能在短时间内明显缓解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能快速的减轻患者头晕目眩等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眩晕发生的频率,减轻急性期患者的痛苦。3穴位注射配合加热药枕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通过加快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降低血管阻力指数,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有效缓解患者症状。4穴位注射配合加热药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急性期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有较好的临床运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