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b4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证患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残疾程度(mRS)、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评分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比较清心开窍法(以醒脑静为代表)和化痰开窍法(以刘氏菖郁汤为代表)疗效差异,探讨开窍法治疗中风风痰阻络证的作用机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证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醒脑静组57例,刘氏菖郁汤组48例,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51例。对照组给予基于指南的西医治疗,其他三组在与对照组保持基本一致的西医治疗基础上与醒脑静、刘氏菖郁汤或醒脑静+刘氏菖郁汤联合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给药方案为20ml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刘氏菖郁汤每天1剂,分两次口服或鼻饲,1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根据NIHSS、mRS、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评定量表进行评分,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Lp-PLA2和hs-CRP。观察:(1)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积分及NIHSS、mRS评分的影响,评价;(2)开窍法对Lp-PLA2、hs-CRP的影响,探讨不同开窍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机制。  结果:  1.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  对照组总有效率36.4%;醒脑静组总有效率57.9%;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87.5%;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83.4%。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高于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积分变化情况  内风:治疗后,各组内风积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大于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对内风证均有疗效,其中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疗效优于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  内火:治疗后,三个中药治疗组内火证积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治疗内火证疗效优于对照组。  痰湿:治疗后,三个中药治疗组内火证积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积分差值大于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组、对照组(P<0.01),刘氏菖郁汤组差值大于醒脑静组和对照组(P<0.01)。三个中药治疗组对痰湿证有效,且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疗效最优,其次为刘氏菖郁汤组,再到醒脑静组。  血瘀:治疗后,对照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血瘀积分增加,刘氏菖郁汤组血瘀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菖郁汤组差值大于对照组和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刘氏菖郁汤组治疗血瘀证疗效优于对照组和醒脑静组。  气虚:治疗后,醒脑静组气虚积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菖郁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大于醒脑静组(P<0.01),刘氏菖郁汤组对气虚证疗效优于醒脑静组。  阴虚:治疗后,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阴虚积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不能改善阴虚证候。  3.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对照组总有效率27.3%,醒脑静组总有效率73.7%,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50%,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64.7%。醒脑静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总有效率高于刘氏菖郁汤组(P<0.01)。  4.mRS等级改善情况  治疗后,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和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mRS等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醒脑静组等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Lp-PLA2水平的变化  治疗后,三个中药治疗组Lp-PLA2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Lp-PLA2水平下降大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能降低血浆Lp-PLA2水平,其中刘氏菖郁汤组、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6.hs-CRP水平的变化  治疗后,醒脑静组hs-CR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刘氏菖郁汤组和醒脑静+刘氏菖郁汤组治疗前后hs-CRP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开窍法改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积分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化痰开窍法疗效优于清心开窍法。开窍法在改善内火、痰湿证候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化痰开窍法活血化瘀效果优于清心开窍法;化痰开窍法和清心开窍法联合使用,化痰疗效增强。  (2)开窍法改善神经动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中清心开窍法疗效最好,其次为清心开窍法和化痰开窍法联合使用,再次为化痰开窍法。  (3)开窍法能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mRS等级,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4)开窍法能降低脑梗死患者Lp-PLA2水平,其中化痰开窍法、清心开窍法和化痰开窍法联合使用疗效优于清心开窍法。清心开窍法能降低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  总的来说,清心开窍法和化痰开窍法均通过改善证候积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mRS等级以提高临床疗效。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化痰力增强。开窍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Lp-PLA2、hs-CRP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及豚鼠主动皮肤过敏三个试验,对骨炎消巴布剂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性评价依据。  方法:①急性毒性试验,选用健康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