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胆管癌术后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侵袭性强且预后不良,术后五年生存率仅有8-30%。本研究的目标是总结胆管癌患者临床特点,通过对不同部位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胆管细胞癌影响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为胆管癌诊疗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回顾了从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之间共283例行胆管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所有的病例均有影像学证据且经过病理明确诊断为胆管细胞癌腺癌的病人。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性。对患者临床特征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并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再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资料经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83例行胆管癌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5.8%、29.7%、15.5%。其中肝内胆管癌112例,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为43.8%、25.9%、11.6%,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分化程度、是否R0切除、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CA19-9水平、术后辅助治疗(P<0.05)可能是肝内胆管癌预后的风险因素。运用单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清扫淋巴结组与未清扫淋巴结组之间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P=0.92)。肝门胆管癌共81例,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为59.3%、29.6%、13.6%,多因素分析结果分化程度较高、R0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和胆红素升高是肝门胆管癌的保护因素,吸烟、门静脉侵犯、以及肿瘤大小越大是肝门胆管癌的危险因素(P<0.05)。统计发现肿瘤大小可能是否门静脉侵犯的主要因素(P=0.017),同时是否门脉侵犯会显著影响R0切除率(P=0.011),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145)。远端胆管癌共90例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为67.8%、36.7%、22.2%。其中非R0切除、分化程度较低、淋巴结转移、年龄大于60岁、肿瘤位于胰腺段需行Whipple术以及术前CA125水平高于35U/ml(P<0.05)可能是远端胆管癌的危险因素。统计发现胆总管中段癌与胆总管下段癌,在生存时间(P=0.281)与复发时间(P=0.457)无显著差异。统计发现远端胆管癌的生存期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P分别为0.040和0.019),而三组间分化程度,肿块大小、且合并乙肝感染,胆红素升高,凝血酶时间延长等因素之间存在差异,是否伴有胆管结石、淋巴结转移、术前白蛋白、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远端胆管癌预后显著优于肝内胆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否清扫淋巴结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对于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肿瘤大小可能是门静脉侵犯的风险因素,在远端胆管癌中Whipple术R0切除率高于单纯胆总管切除术,但预后无显著差异。在风险较高的患者中推荐术后行辅助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其他文献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是输血导致的严重肺部并发症,已成为输血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防治也面临巨大挑战。当前研究大多基于各种假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金融企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业务档案数量急剧增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企业预防
利用图像结构信息是字典学习的难点,针对传统非参数贝叶斯算法对图像结构信息利用不充分,以及算法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构相似性聚类beta过程因子分析(SSC-BPFA)字典学习算法。该算法通过Markov随机场和分层Dirichlet过程实现对图像局部结构相似性和全局聚类差异性的兼顾,利用变分贝叶斯推断完成对概率模型的高效学习,在确保算法收敛性的同时具有聚类的自适应性。实验表明,相比目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糟糕的预后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之间密不可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CC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现象与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