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云江河口仙篁竹~宝香河段,全长23km,直线距离约8km,河道蜿蜒曲折,其上游的马屿、陶山平原区域洪涝灾害频繁。人工裁弯取直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但鉴于工程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特别是可能引发的一些负面效应须予以高度重视,而且飞云江河口潮强流急,泥沙条件复杂,因此进行裁弯取直工程影响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近30个测次的实测地形资料为基础对飞云江河口及工程水域进行了河床演变分析,详细分析了蜿蜒河段的河势特征及河床冲淤变化;鉴于数值模拟是研究河流动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了上至赵山渡,下至飞云江口外琵琶门~南麂~洞头一线的飞云江河口大范围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针对上、下游两个弯道的7组不同裁弯布置方案全面研究了工程实施对飞云江河口洪、潮动力和河床冲淤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裁弯方案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上游的洪水位和滞洪历时,对防洪产生积极影响但各裁弯方案也导致河口进潮量的减小,从而使得下游河段产生不同幅度的淤积。综合考虑飞云江洪、潮动力和河床冲淤影响等因素可选择上弯顶裁方案作为今后进行深化研究的重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