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演化及空间成长路径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aorong19880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高速增长、乡村旅游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以及中央政府强调发展要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地开发建设的热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卖点、学者探讨乡村发展新路径的关注点。乡村旅游集聚区作为乡村旅游由农家乐、休闲农业园、乡村旅游观光园等传统、分散发展模式逐步向土地集约、空间优化、产业高效、生态良好的新型发展模式的过渡,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化指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兴起阶段,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深入探讨和梳理乡村旅游集聚区基本内涵与构建路径,对于规范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产业规模、文化传承、景观质量及休闲环境营造等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论文在认真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实地考察总结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从乡村旅游集聚区概念探讨、基本特征、类型划分等方面来对其基本内涵进行分析,给出乡村旅游集聚区规范定义,明确综合性、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布局优化原则、地方性(又称植根性)为乡村旅游集聚区基本特征。继而,论文从乡村旅游集聚区内部产业延伸与融合以及外部空间形态扩展与演化角度,分别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工具将乡村旅游集聚区成长(构建)过程中的周期性与内部产业关系归结为产业孵化、产业延伸、产业融合、产业网络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将乡村旅游集聚区成长(构建)空间形态总结为乡村旅游功能区之间点、线、面三要素的有机互动与协同扩展,并以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为实证地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论文就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提出今后研究深化的方向及重心。论文主要特色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研究内容前瞻性以乡村旅游集聚区为对象,并给出规范概念,就其基本特征、类型划分进行系统梳理;(2)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创新借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对乡村旅游集聚区产业融合发展与空间成长路径进行综合性阐述;(3)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丰富乡村旅游研究理论体系,体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实践指导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的管理层动机进行分析和检验。研究发现管理层变更与公司自愿性鉴证之间显著负相关,而财务报告审计意见、股权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的投资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无限机遇,同时也为拥有丰富物质资源的黑龙江森工林区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有
针对SPAN和TIMS保证金模型运用情景模拟法模拟期货合约多种价格风险的复杂性及使用风险线性叠加评价多品种期货组合风险导致的预测不精确的特点与弊端,提出了多头和空头损失
为分析建筑绿色供应链实施的动因、效果与支撑政策,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对建筑绿色供应链的经济、节能和减排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实验与政策分析。在对建筑绿色供应链系统结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被提出,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提到了“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
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
组合投资的两种传统策略是基于收益惯性和收益反转。DeBondtandThaler(1 985)发现较长时期内股票价格运动存在相当程度的收益反转现象 ,而JegadeeshandTit man(1 993)发现较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viruS,CSFV)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研究建立了CSFV E2 RT-PCR检测方法,并采用
<正>在2015年亚洲博鳌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青海民族人文优势,
文章以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趋势作为背景,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要作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