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曾给我国农牧业生产造成过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阐明甜菜夜蛾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规律,改善和提高其预测、防治水平,我们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我国主要甜菜夜蛾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2004年北京、山东泰安、河南郑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四川成都和海南海口8个地区的48头甜菜夜蛾雄性成虫(每个地区6头)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138-0.833之间,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250-0.833之间;2005年辽宁葫芦岛、北京、山东泰安、河南郑州、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和江西南昌7个地区的42头甜菜夜蛾雄性成虫(每个地区6头)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129-0.893之间,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分布在0.129-0.875之间。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也有小于不同种群个体间的,这表明甜菜夜蛾各地理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
2004年的甜菜夜蛾样品,湖南长沙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多态性条带比例为70.5%,山东泰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多态性条带比例为88.6%;2005年的甜菜夜蛾样品,江西南昌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多态性条带比例为82.9%,辽宁葫芦岛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0.3%。总体上,两次结果均显示,北方地区甜菜夜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南方地区。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系统聚类法并不能将同一种群内的所有个体明确分组,甜菜夜蛾个体间的聚类与其地理分布不存在相关性,即甜菜夜蛾各地理种群间没有明显的地理阻隔,这从DNA分子水平证明了甜菜夜蛾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