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现场制售特征的熟食品经营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高发区和监管的薄弱区。由于我国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客观上无法实现食品监管的无缝衔接,使得兼具加工和流通性质的现场制售熟食品经营活动在当前的监管模式中难以找到准确的监管主体,进而导致安全问题愈演愈烈,造成了熟食品监管困境。现场制售熟食品经营监管困境仅仅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漏洞的一个缩影,本文以具有现场制售特征的熟食品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研究探寻突破监管困境的解决路径,进而对如何完善和优化我国食品监管模式以更好地实现监管的无缝衔接进行探讨并提出参考性建议。全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熟食品安全监管困境。该部分分析了当前熟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三大困境:其一是现行法律法规的不足与缺陷;其二是熟食品安全监管权属争议不断;其三是当前监管权执行过程中的不力及疏漏。第二部分,熟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原因分析。该部分主要从市场主体、行政监督主体和社会监督主体三种不同的角度对熟食品安全监管困境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监管困境的形成源于:具有“经济人”本质的市场主体缺乏供给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熟食品的有效激励;“有限理性”的行政监督主体因现行法律法规无明确的监管权限配置规定而互相推诿监管;社会监督主体的辅助监管乏力。第三部分,熟食品安全特别治理的必要性分析。该部分通过分析突破熟食品监管困境的必要性以及明确熟食品监管主体的重要性,强调了无论是从解决个案监管困境还是寄期完善我国监管模式以更好地实现监管无缝衔接的角度上看,对现场制售熟食品监管问题进行研究都是极为必要的。第四部分,国外主要的食品监管模式比较与借鉴。该部分通过对当前国外主要的三种食品监管模式进行评析,总结出食品监管模式的如下发展趋势以为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提供借鉴:第一,“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的发展趋势;第二,监管权限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发展趋势;第三,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相分离的发展趋势。第五部分,解决熟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对策探讨。该部分提出了解决现场制售熟食品监管困境的两种路径,并针对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在路径选择之下,通过对现行法制体系进行梳理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得出熟食品监管权应归属于工商部门的结论。最后,该部分对如何完善我国食品监管体制以更好实现监管的无缝衔接进行了思考,主要观点为:中期来看,应在坚持现有监管体制前提下对监管权限配置进行调整;远期来看,我国食品监管模式应顺应监管模式的整体发展趋势,朝着“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以及监管权限由分散走向集中等方向予以完善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