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疆塔里木盆地的阿克苏、喀什、阿图什、和田地区是新疆主要葡萄产区,品质优良,尤其以和田红和木纳格两个栽培品种而驰名中外,但葡萄在采后贮藏运输期间,果实病害发生普遍而且严重,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化学杀菌剂来防治葡萄的腐烂,但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南疆主栽品种采后病害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采后致病菌的种类、致病特点,并对采后病害的拮抗菌进行筛选,为今后葡萄采后保鲜和生物药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葡萄果穗和腐烂葡萄果穗上进行病原菌分离,并依据病原物在PDA上的菌落特征,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葡萄采后引起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青霉,灰霉,链格孢霉,根霉,黑曲霉,拟茎点霉,匐柄霉,芽枝霉,镰刀菌。它们均能在葡萄果穗的不同部位引起不同程度的腐烂。2、采用两种不同接种方式对葡萄采后各病原菌侵入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不同。9种病原菌在有伤口的情况下,均可从葡萄的果粒和果梗侵入。伤口是葡萄采后病害的主要侵入途径。3、采用接种法研究了高温(25℃)和低温(5℃)对病原菌侵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25℃)条件下,9种病原菌均可侵入寄主,但不同病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和部位不同。镰刀菌、灰霉、根霉、匐柄霉和链格孢果粒和果梗上在有伤和无伤条件下均可侵入组织;黑曲霉和芽枝霉果粒和果梗上在有伤的情况下才可侵入;青霉和拟茎点霉在果粒上有伤和无伤条件下均可侵入,拟茎点霉和青霉果梗上在有伤的情况下才可以侵入。在低温(5℃)条件下,镰刀菌、灰霉、链格孢、匐柄霉、青霉、拟茎点霉和芽枝霉等可从不同部位侵入寄主,但黑曲霉和根霉不能侵入寄主,属于高温致病菌。4、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和平板涂布法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健康果粒和果梗潜伏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侵入葡萄的致病菌种类不同,共分离获得6个致病菌,为田间侵染果粒和果梗潜伏侵染菌。5、通过对南疆主栽品种的病果分离实验表明,不同品种的致病菌种类存在差异,马奶子葡萄以拟茎点霉,青霉,灰霉和链格孢霉为主要致病菌,巨峰葡萄上灰霉、链格孢霉和青霉为优势致病菌,红提葡萄以镰刀菌、匐柄霉、灰霉、芽枝霉、链格孢霉和青霉为优势致病菌,木纳格是以镰刀菌,链格孢,匐柄霉,青霉,芽枝霉和灰霉为主要致病菌,和田红是以拟茎点霉,青霉,灰霉和链格孢为主要致病菌。通过葡萄贮藏期病害发病情况调查发现:马奶子葡萄和巨峰在葡萄贮藏中发病时间早而且严重;和田红和木纳格发病其次;红提贮藏时间最长,发病最轻。葡萄贮藏期病原菌分离结果表明,前期主要致病真菌是镰刀菌,灰霉,青霉,链格孢和拟茎点霉共五个属;葡萄贮藏中期致病真菌主要是镰刀菌,匐柄霉,链格孢,灰霉,青霉和芽枝霉共六个属;葡萄贮藏后期致病真菌主要是镰刀菌,链格孢,匐柄霉,青霉,芽枝霉和灰霉共六个属6、采用五点对峙法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拮抗菌进行筛选,共获得拮抗效果较好的5个细菌和2个酵母菌,其中细菌4、克鲁维毕赤氏酵母和啤酒酵母抑菌作用效果最好,对防治葡萄腐烂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