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中药的活性成分白花前胡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的荧光光谱,考察了实验条件对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分别对中药白花前胡(即前胡)和紫花前胡中的荧光物质进行了分离,考察了其中一些分离组分的荧光光谱性质。对中药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了初步解析,并解释了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研究了中药活性成分白花前胡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的荧光光谱性质,探讨了溶液酸度、浓度和水溶液中醇浓度变化对荧光光谱性质的影响。发现溶液酸度对白花前胡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的荧光光谱影响较大,而且在弱碱性条件下伞形花内酯具有很强的荧光。以硫酸奎宁为参比物质,测量了白花前胡甲素和伞形花内酯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1和0.91。采用荧光法测定了伞形花内酯的电离常数为pKa=7.61。2用柱色谱分离技术对中药白花前胡中的荧光组分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组分的荧光性质。发现其中一种纯组分的荧光光谱性质与白花前胡甲素的荧光光谱性质相似。对中药白花前胡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了初步解析。3用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紫花前胡中的荧光组分进行了分离并研究了组分的荧光性质。对分离出的一种强荧光物质进行了质谱鉴定,初步判断为紫花前胡苷。对中药紫花前胡的三维荧光图谱进行了解析,并讨论了中药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三维荧光图谱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