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长足发展,工业建设用地的激增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大幅上涨,引发城镇原有土地严重不足,不得不开始向城乡结合地区和近城市农村地区扩张,城市逐渐向外延伸,一部分农村开始被划入城镇之中。从而导致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发布的内容,等到了2020年,我国新增加的用于二三产业建设的土地将达8700多万亩。如果以人均占耕地l亩来算,到2020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超过亿人大关。这一群体所产生的问题已经不能被忽视了。失地农民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一方面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规存在漏洞,以致出现对农民的补偿费低且不合理、力度不够、安置方法比较单调等问题,使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并且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了侵害,而成为无依无靠的失地农民;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扩大,尤其在农村地区,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原有的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因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受到影响,失去土地保障的他们今后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他们的老年生活将会面临困境。到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文章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镇化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相关理论基础,从城镇化对失地农民影响的历史进程与我国当前失地农民的现状入手,分析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儿个有代表性的国外征地补偿制度与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成功典范,提出妥善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完善现有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构建以家庭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再就业与养老保障的双赢。希望通过写作使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能够引发各界的关注,同时,能为政府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些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