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考试是教学效果最直观的评价手段,随着教育的发展考试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其知识性、科学性以及新颖性逐渐凸显出来。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考试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需要有更好的创新性试题来进一步加强考试的有效性。高考题作为试题的典型范例,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熟悉、分析甚至命制高考题入手,可以使物理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从练习、回顾高考题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薄弱点,并且锻炼综合分析的能力,师生合力共同进步。本文是基于《考试大纲》中“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这一要求,在分析2008-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的过程中,发现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求解运动学试题的多种方法中有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内涵,该数学方法在解决运动学类问题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对于解题的过程以及求解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该类题目及其应用的数学思路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分别是:一、调研。研究首先对比和分析两个版本的《课标》以及近年的《考试大纲》,从而找出课程以及高考的变化趋势,了解高考对于师生的要求,明确高考运动学部分的考点,并将考点和常见题型作图列举、对比,为命制试题提供理论基础。二、找规律。通过对2008-2018年的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中有关运动学的计算题进行分析和筛选,发现每年必考的两道计算题中,必有一道考查包含了运动学相关的内容。同时在运动学试题中,由于数学表达式的相似性,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方法在该类题目中应用的较为广泛。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内涵,概括为以下四点,1.解方程的几种方法与韦达定理——转化的思想,2.方程根的取舍问题——分类讨论的思想,3.方程对应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思想,4.方程对应函数图像的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上述思路,联系高中物理运动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考点和常考点,找寻相关度,为试题的考查目标提供参考。三、分类。通过对该部分试题的研究,初步将2008-2018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运动学计算题分为四类,分别是:运动学试题中的解方程问题、运动学试题中方程根的取舍问题、运动学试题中的最值问题、运动学试题中的图像问题。并举出典型例题,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内涵在高中物理运动学试题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应用转换思路求解二次项物理量,2.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取舍物理量,3.应用函数思路求物理量的最值,4.应用数形结合思路通过图像求解物理量。并且同时分析各个类型试题的命题的思路,为命制试题提供基本的思路。四、思路创新。通过大量试题的分析,结合大量参考文献和相关高考文件,了解高考对知识点的要求以及常见的题目类型,初步总结出了试题的特点以及命题的规律,进而总结了命题的思路与步骤包括以下4点:1.确定试题的考查内容和目标,查找命题内容相关点,即相关的运动学模型以及一元二次方程常见考点,确定题目背景;2.将物理模型以及相关数学内涵相结合,并赋予模型实际意义,并带入相关的物理情景;3.命制试题,进行试题解答;4.检查试题,并分析试题的可靠性。五、命制试题。最后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总结,编制了3道试题范例。这3道试题中包含的物理考点,应用的数学方法分别是:1.根据实际意义对方程根取舍的原创运动学试题。包含万有引力、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等物理考点,以及判别式法解方程、方程根的取舍、不等式等相关的数学方法。2.应用直接开方法解方程的原创运动学试题。包含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动量定理、平抛运动等物理考点,以及直接开方法解方程、几何关系等数学方法。3.应用根与系数关系的原创运动学试题。包含平抛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等物理运动学考点,以及韦达定理的变式、抛物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解析几何内容、方程根的取舍、不等式等数学方法。其中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一种解题的技巧,也是在运动学试题中不常见的一种数学考查的方法,在这部分自制命题中,本研究结合相关物理情境,以及解析几何的知识,命制了相关类型的计算题,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通过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内涵在高中物理运动学试题中的应用,构建了该数学内涵思想下的运动学物理模型,为考试评价、教学指导以及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的依据,也为编制该类型的试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