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得到的空前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不断地提升,城乡之间的壁垒也在不断地被打破,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迁,引起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进城工作、生活甚至有些人员选择留在该城市定居。然而,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了能够与孩子团聚或者帮助他们的儿女料理家庭事务、照养孙辈,随之迁入城市生活,由此成为随迁老人。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更多偏向于妇女、儿童以及农民工等,而从社区角度研究随迁老人融入问题却很少。随迁老人离开生活多年且熟悉的家乡跟随子女来到新的环境中生活,本该安享晚年,享受团圆之乐然而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很好的融入社区环境中。因此,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应更多的了解随迁老人当前的融入现状、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其真正的需求,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区环境,安享晚年。为了了解随迁老人社区融入问题,本文将青岛市黄岛区A社区内的随迁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小组动力学原理、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利用问卷法与访谈法从文化适应、人际交往以及心理适应三个方面分析随迁老人当前的融入现状,同时笔者还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发现阻碍青岛市黄岛区A社区随迁老人融入社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层面,从个人层面看主要是由于年长体弱、行动多有不便,内心孤独、缺乏积极的心态,生活模式缺乏多样性;从家庭层面来看,老人与家人之间沟通的频率有待提升,老人与家人在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社区层面来看社区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社区组织关怀行动不足。同时笔者也发现随迁老人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需求:第一,增强文化适应的需求。第二,拓宽人际交往的需求。第三,提升自信心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小组工作理论开展为期6次的小组活动。紧接着,笔者对小组活动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估,反思、总结经验。最后,为了减少随迁老人融入社区的阻碍,笔者分别从三个方面为其提供了建议,从个人层面来看,鼓励随迁老人转变原有的生活观念以新的方式融入社区生活,鼓励随迁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家庭层面来看,鼓励子女多与随迁老人沟通交流,在精神上给予随迁老人更多的支持,鼓励子女为随迁老人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从社区层面来看,全面加强社区建设,丰富社区活动,扩大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队伍,增加社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