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程设置是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的第一道关口。议程设置是决定着哪些议题能够进入政府的决策议程,哪些议题被排除在政府决策的大门之外。因此在议程设置过程中,如何选择议题、选择什么议题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正确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能获取的信息极度丰富。而且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更便捷。因此不管是普通决策者还是政府,做出一个决策需要更多的资源,特别是稀缺的注意力,做高效正确的决策也变得更困难。作为有限理性组织的政府,其注意力的有限性,使其不能获取所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受到约束。信息和注意力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注意力的有限性对政府议程设置的约束也愈加明显。在议程设置过程中,从信息的海洋中,发现问题和选择议题就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把注意力作为政府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从政府注意力配置的视角研究政府议程设置,不仅可以丰富议程设置理论,也可以为提高政府议程设置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保障。注意力配置是在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注意力动态的、过程性的分配过程。在政府注意力分配过程中,政府注意力配置受到组织因素、决策者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公共危机、焦点事件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在注意力配置过程中的作用程度,把影响力最大的定义为主导因素,再依据主导因素的不同,把政府注意力配置分为四种模式:政府注意力配置价值取向模式、政府注意力配置宽度约束模式、政府注意力配置焦点转换模式和政府注意力配置固定模式。而后在具体的议程设置案例中,分析在不同的注意力配置模式下,各因素影响政府议程设置的机理,现阶段我国政府议程设置的不足及原因。针对现阶段我国政府注意力配置突出的五个不足之处:制度性利益表达通道不畅、政府信息处理机制落后、政府议程设置的舆论绑架、议程设置周期过长和核心决策者的影响力过大,分别提出完善建议,包括建立利益表达的双重机制、确立信息导向的决策思维、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议题、加强媒体监管并发挥舆情监督功能和实行决策问题的分类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