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对黄老思想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学术史、哲学史的学科领域。而对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学术界即很少有人进行大力挖掘。相比于对道家中老子、尤其是庄子在文学思想方面的阐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本文力图填补这一空白,阐述黄老思想对汉初文学思想的多方面影响。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回顾了近现代以来关于黄老之学与文学思想关系的研究状况。由于学科的划分,黄老思想在哲学、历史学等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而它在汉初文学上产生的深刻影响,却没有得到重视。本文拟从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黄老思想,挖掘其中的文学思想:同样,又根据黄老思想的哲学原理分析某些文学现象的成因。第二章是对黄老之学的概述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老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在先秦的发展历程。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有两点:一是以黄老帛书为代表的先秦文献所呈现的政治思想;二是先秦黄老著作如《管子》、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中,已出现了有关言辞、创作心理、灵感等文学艺术方面的论述。以上两点内容,在汉初文学作品中都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挥。第三章对黄老之学在汉初的发展传播状况进行宏观分析。本文从汉初的经济特点、政治格局等方面分析其盛行的原因,从学术、政治等方面梳理其盛行的表现,勾勒出一幅有关汉初黄老思想发展状态的历史画卷,也为这一时代文学与黄老思想的结合寻找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第四章是黄老之学在汉初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汉初文学作品,如《新语》、《淮南子》、《新书·道德说》等三篇、《七发》、《韩诗外传》、《史记》,都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渗透与影响。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各不相同,既有《淮南子》这样“旨近老子”、以宣扬道家思想为主的著作,也有像《新语》、《韩诗外传》这样以宣扬儒家思想为主的作品。尽管存在思想差异,它们都对黄老思想的具体观念和思想方法有所吸收和借鉴。第五章是黄老之学对汉初文学思想的影响。黄老思想以“道”为最高的理论范畴,所以汉初文学中就出现了关于道与六经、道与“说”、“辞”之关系的论述,这对后来的文学原道观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黄老学者对老子超言绝象的道论加以改造,赋予“道”以现实性品格,或将“道”置于天地之间,或将天地作为“道”向人类显现以供体察遵循的实体,这对汉初文学苞括宇宙、总揽天人的艺术追求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汉初部分作品在传播黄老哲学、政治思想的过程中,也流露出一些文学理念和文学主张。在结束语中,本文把上述汉初文学作品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坐标中,可以看到,在黄老之学影响下的汉初文学,与后来曹操的《对酒》、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苏轼《盖公堂记》等作品,形成了一种以倡导无为政治为主要题材的作品系统,表现了道家对文学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利用了汉代古墓中的出土文献,将其思想内容与文学相联系。其具体做法有二:一,发掘出土文献中的文学思想;二,将出土文献与汉初传世文献中的文学思想相互印证。由于出土文献相比传世文献具有更大的确凿性、真实性,所以对它们的利用就可能更为接近文学史的原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