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改变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主旨是发展,因而其主要出场形态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从哲学角度探索以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研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第一次现代性向第二次现代性等社会转型的目标、方式、道路和模式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视域研究中国的自主辐射型现代化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首先,这一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特别是科学发展观面对的重大课题,需要做创新研究。其次,这一研究也是科学汲取全球关于后发展国家走向现代性与现代化目标研究的积极成果,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处于世界边缘化阶段到不发达阶段、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阶段再到发达国家水平阶段这样一个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一种完整地概括和分析,这也是面向中国本土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中国化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表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新旧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大致经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每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大致持续一百年,可以将之称为“三百年工程”:第一阶段,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跨度109年,为“被动输入型现代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2050年,时间跨度大约100年,可以称之为“自主输入型现代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这一阶段,是我们党经常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现代化阶段分期来看,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从温饱、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现代化模式话语来说,是“自主输入型现代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第三阶段,从2050到2150年,时间跨度大致也要一百年,可以原则性地将之称为“自主辐射型现代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这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基本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高级阶段相适应。本文着力回答的有三个问题:其一,为什么需要这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其二,这个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原则上是什么?其三,应该怎样才能实现从“自主输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向“自主辐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转换?中国的自主辐射型现代化,从原则上进行理论预测,其基本实质就是中国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将与发达国家一起“继续现代化”、“反思现代化”和“再现代化”,进一步完成从工业经济向后工业(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后工业(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国将在后工业(知识)文明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将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将重新成为引领世界先进文明发展的大国。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所以要在第三个百年转向自主辐射型现代化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主要是因为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真正完成中国现代社会的建立,最重要的将取决于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现代化建设在“自主输入”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中对国际依存度过高的状况,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知识资本、金融资本、文化资本等的控制和依附,不断提升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代化建设方面与世界多元主体进行全方位互动和辐射的能力。这是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所面临的重大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刻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未来走向提出的一种历史性的思考和原则性的预测。中国现代化发展要实现从“自主输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向“自主辐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深刻认识和反思当下和未来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点来看,最核心的是要坚持两点: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因为自主创新是中国实现从“自主输入”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向“自主辐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转换的根本基础,中国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代化建设方面具备了自主创新的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真正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发达成就”的基础之上,才具有自主辐射世界多元主体的基础条件;二是坚持和平发展,因为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从“自主输入”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向“自主辐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转换的基本道路,是中国自主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中国自主辐射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互结合的根本纽带,是积累、提升和向外辐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软实力的重大战略,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