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的运行特性及微生态结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生化性较差的或高浓度含氮废水,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处理成本较高。目前国内外对低碳氮比(C/N)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技术。但要将这项技术推向应用,必须要解决Anammox菌的菌种来源和菌体持留等问题。本论文在总结前人对Anammox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比较了不同普通污泥源对Anammox反应器启动效能,选出最佳污泥源。在此基础上,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研究了其运行特性及运行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对数量的变化,并研究了Anammox过程中MBR的最佳工况条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R1、R2、R3三个反应器中分别接种好氧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经过2-3个月的运行,均获得了具有Anammox活性的富集培养物。其中R1、R2、R3中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6 %、82 %和80 %;出水污泥浓度分别为1.34 gSS/d、0.42 gSS/d、0.95gSS/d;污泥体积指数则分别为23.23 ml/gSS、11.11 ml/gSS和19.38 ml/gSS;三个反应器稳定运行所消耗的时间关系为R3<R2<R1。就总体而言,厌氧颗粒污泥是富集Anammmox菌的最适污泥源。(2) MBR运行过程中,污泥VS/TS由初始的0.66提高到0.77,说明体系中出现了适应环境的菌群;MBR稳定运行后,Anammox颗粒污泥粒径主要集中在0.2-1mm,实验证明了颗粒污泥是Anammox功能的重要承载者;总氮容积负荷达0.245 g/(L.d),总氮去除率约80 %,NH4+-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81 %、91 %。MBR运行初期,由异养菌等菌体自溶造成膜污染严重,当Anammox成为主导反应时,由Anammox微生物生长造成的膜污染远远小于MBR运行初期。(3) MBR抗水力负荷实验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由14 h缩短至7.9 h时, MBR能稳定运行,NH4+-N、NO2--N去除率分别保持在75 %、85 %;温度在30-35℃、pH值为7-8,Anammox活性较高;上升流速在1.8-2.3 m/h时,MBR运行状况良好;从氮素去除情况、运行成本、操作的简便性综合来看,较为合适的操作方式为:进水0.55 h,循环5 h,沉降0.3 h,出水0.15 h。(4)扫描电镜(SEM)实验发现,接种污泥以杆状菌为主,有少量的丝状菌和球菌;Anammox污泥主要是由球菌和杆菌组成。T-RFLP实验证实,Anammox菌富集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对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运行后整个反应器中适应Anammox运行方式的菌种增殖较多,种类丰富,包括planctomyce、pirellula、gemmata、pseudomonas。
其他文献
凡一平的小说风格颇为多样。诗化的乡村小说,善于用诗化手法描写乡村常态生活,人物形象追求非个性化,着重表现人在食、性等基本生存层面的挣扎。世俗化的城市小说,反映现代城
目的分析盐酸哌甲酯的门诊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1~5月盐酸哌甲酯处方336张,按姓名、年龄、性别、药名、数量、服用方
目前,对于粗集料的密度和吸水率试验是根据AASHTO T85和ASTM C-127标准进行的,该方法需要将粗集料样品浸泡15h(AASHTO T85)和(24±4)h(ASTM C-127),然后用干燥的吸水布擦干集
<正> 历年的实践证明,要夺取棉花高产丰收,必须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棉,力促早发不疯长,稳长不早衷,多争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已有50年之久,其临床特点基本明了。近10多年来,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也逐渐获得认识。在治疗不同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时,医生
我国近些年来虽然在经济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的企业管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对我国的企业管理进行创新。本文分析了全面
“相遇不易,合作更是缘分,且行且珍惜”——9月4日,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微博上感慨何为心怀善意时做出上述表示。$$《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融创中国与商业银行的“
报纸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品牌是建立在一流质量的基础上,一流的质量是一流的人才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整体素质的体现,因而抓质量、创品牌应首先从人
本文深入分析了涉密文档打印存在的问题,并对管控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结合军工企业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打印监控与审计系统的创新与实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