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速率技术在GSM网络中的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移动网络已经比较成熟的阶段,为了解决投资和收益问题,各运营商开始考虑采用半速率技术来解决超忙小区的话务溢出问题,半速率的引入会使得网络容量有很大程度的增加,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与使用前相比会有较大的提高。  半速率编码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营商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有效扩充了GSM网络容量,但是由于编码技术的原因,半速率编码与原来的全速率编码相比,在话音质量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在现网上有效地实施半速率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无线接口理论,以及GSM系统的两个关键技术。然后对语音信源编解码技术、半速率语音信道格式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GSM语音信源编解码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的原理、编码方案的改进方式。  其次,在此基础上从半速率功能应用研究、性能分析、对网络质量的影响三方面,对GSM系统半速率技术进行了分析。  最后,通过对半速率技术原理的介绍,将半速率编码技术应用于哈尔滨联通GSM网络中,采用话务统计分析、网络测试、信令跟踪等方式验证了半速率功能的触发和半速率信道调度方式,研究GSM网络在不同的半速率信道占有比例下半速率功能的开启对网络容量、质量和话音质量的影响,探索半速率技术在GSM网络中应用的方式、方法和策略。通过半速率技术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开启半速率技术时网络规划方面的建议。  本课题应用于哈尔滨联通GSM网络,哈尔滨联通GSM网是由4套交换机、30套BSC、1600套BTS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容量100万户。课题实验BSC为BSC8,覆盖哈尔滨肇东市,包含50套BTS。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原始社会和古典建筑时期,建筑表皮融合在承重的结构系统中,如居住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居住的建筑名为雪屋,其建筑材料就是一条条长方形的大冰块,建筑方法是先将冰块交错堆垒成馒头形的小屋,再在冰块之间浇水,很快便冻成一体,密不透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勒·柯布西耶常常将混凝土浇筑而成“粗野主义”风格的建筑,不加掩饰的模板痕迹以及粗糙质感的混凝土在承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对信息进行科学化和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在基于传统技术开发的信息系
为使公众能随时随地获取准确及时的航班信息,论文在现有GSM/GPRS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之上,结合多种移动增值服务方式(SMS和WAP),设计并开发了便捷的航班信息服务系统。系统通过
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小波金字塔的自适应阈值的序贯相似性检测(SSDA)快速匹配算法,准确实时地实现了单目下机器人焊缝轨迹识别及跟踪。同时,针对单目视觉难以获取焊件深度信息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而定位是这些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数字水印是把信息嵌入在数字信号(音乐、照片、电视等)里面的过程。随着数字内容的需求性扩大与传播系统(比如因特网)的发展,数字水印已成为保护著作权的方法。水印和信号有
摘要:贝聿铭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他卓越建筑的背后,贯穿着一条神秘的线,这就是为贝氏所独有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贝聿铭建筑设计中银大厦香山饭店东馆模数社会分工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模数的应用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非常精彩的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从而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尺寸。这个尺寸为11
期刊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以获取相关信息。与接触式识别技术相比,RFID具有数据量大、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保密
非协作通信是一种非授权的或通信双方未获知对方信息的通信方式。信号参数估计是非协作通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调制方式识别和解调等信息处理的必要前提。参数估计也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