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面临着重重压力和挑战。2008年底袭来的那波强劲的金融危机使得银行家、商业巨头开始倒闭或纷纷裁员,金融和政治格局都随之洗牌。而受到危机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富人们,人们除了看到巨大财富损失的同时,更感受到失业率、社会福利下降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此同时,政府、营利和非营利这三个曾经泾渭分明的三个部门同时在反思: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商业盈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定位呢?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在国际上也算是很新颖的概念和实践“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什么是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传统意义上以福利和慈善为代表的非营利部门真的能投向“金钱的怀抱”,转向通过营利来解决社会问题了?那些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们能够顿悟到自由市场给这个社会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污染等问题吗?“社会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什么区别吗?这些以经济体形式出现的新的企业模式——社会企业又该如何在营销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兼顾营销服务和产品?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践行社会企业的呢?我国现在是否存在这充满“洋气的”企业模式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国内这些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们又如何身体力行地经营概念和实体呢?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本文一方面将视角着重于解释宏观的社会企业理念和介绍一些国家的经验与政策,同时,试图对中国的社会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案例访谈总结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并且在微观上通过案例分析来阐释社会企业的营销与商业企业的营销的异同。最后,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可以总结为“一个概念,即什么是社会企业;二个起源,即以英国为代表的为解决就业和服务负担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提倡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三种模式,即在中国目前有三种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即非营利组织转型、商业企业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剥离。四个伙伴,即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责任促进社会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