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场地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必备硬件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别在1974年、1982年,1988年,1995年,2003年和2014年开展了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通过体育场地普查,掌握全国现有体育场地基本情况,既摸清家底,又能为全国今后体育事业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新疆是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省区,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条件以及新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以及国家援疆援藏的各项优惠措施,给新疆体育场地设施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论文立足于新疆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分析和研究,选取了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间隔的10年间的场地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数据归类和比较分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体分析六普数据了解新疆体育场地总数、面积、类型、投资等情况,再研究新疆2004-2013年间体育场地数量、场地类型、场地投资的发展动态,以及对越来越受群众欢迎的户外休闲类场地如户外活动营地、全民健身路径、城市健身步道及登山步道建成情况的动态研究,还涉及到对新疆优势项目场地如冰雪类场地、足球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场地的动态分析,并关注到新疆南疆、北疆、东疆各区域场地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全疆各地州市十年中体育场地的变化,各年度间体育场地的变化,体现出十年间的新疆体育场地发展动态。旨在为新疆合理调整体育场地的布局方向,科学定位未来新疆体育场地的建设提供对策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4年间新疆体育场地建设数量增加明显,84.3%的体育场地集中在十年间建设,并且年度间场地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场地类型与全国相比不够丰富,全疆场地类型58类,全国场地类型84类;投资金额以财政拨款为主;场地变化呈现“3高3低”现象,体育场地发展不平衡。建议建设室内、室外结合的综合类场地;借助PPP模式建设体育场地,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场地,拓展体育场地建设资金达到融资多元化;打造新疆特色项目场地圈,为发展品牌项目服务;构建体育场地资源库,建设公共体育场地网站平台;建设场地时综合考虑体育场地与锻炼、场地与健康的关系。的体育场地建设;寻找适合新疆特色的体育场地模式;调整体育场地结构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