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道湍流中亚谐型低速条带失稳和演化的数值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hy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序结构是近壁湍流中的主要结构,该结构的演化对壁面摩擦阻力的形成以及传热传质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近壁湍流拟序结构中,低速条带的失稳是近壁湍流拟序结构动力学演化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湍流自维持的内在原因。本文从近壁湍流拟序结构出发,在小尺寸槽道区域内构造了两根呈亚谐型分布的低速条带,并采用直接数值模拟(DNS)系统地研究了低速条带的演化规律。  (1)通过改变初始扰动振幅和雷诺数,对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可以诱导出独特的“X”形流向涡结构,该结构是由流向涡的拉伸和流向涡之间的互诱导作用形成。“X”形流向涡结构不仅加剧了低速条带的振荡幅度,还使低速条带显著抬升。而振荡、抬升的低速条带又会使流向涡拉伸项(+(6)u/(6)x)增加进而强化“X”形流向涡。因此,低速条带和流向涡之间的正反馈作用构成了湍流自维持所需的基本要素。此外,初始扰动振幅和雷诺数的变化对拟序结构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前者通过改变条带的振荡幅度使流向涡拉伸项(+(6)u/(6)x)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拟序结构的发展初期,而后者通过改变条带的密度使流向涡拉伸项(+(6)u/(6)x)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拟序结构发展后期。(相关部分内容已发表在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期刊)  (2)通过改变初始扰动振幅和雷诺数,对亚谐型肿胀模式低速条带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谐型肿胀模式低速条带需要更大的初始扰动振幅才能使湍流自维持,因而比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更稳定。亚谐型肿胀模式低速条带失稳可以诱导出准“V”形和上翘的流向涡,该流向涡结构同样会和低速条带发生正反馈作用。在湍流的自维持过程中,亚谐型肿胀模式低速条带不能始终维持发展,而是通过转化成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的形式维持湍流。与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相同,初始扰动振幅和雷诺数的变化分别会影响到亚谐型肿胀模式低速条带前期和后期的发展。(相关部分内容已被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期刊录用并被审稿专家评为“The finding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this implies the dominated role of the SS low-speed streaks in near-wall turbulence.The topic of investigation is I suppose worthy and the paper is generally well written and well documented,which contains some new interesting results.”)  (3)利用λci判据方法描述了由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诱导的发夹涡结构,分析了雷诺数和初始扰动振幅对发夹涡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谐型弯曲模式低速条带的失稳可以诱导出发夹涡和发夹涡包。发夹涡的形成起源于“X”形流向涡结构,随后发夹涡以“Λ”形和“Ω”形结构交替出现。发夹涡在形态上的变化(“Λ”形和“Ω”形结构)取决于低速条带之间的碰撞结构(尖形分布和椭圆形结构),其实质是高、低速流体之间剪切的结果。此外,发夹涡包的形成同样强烈依赖与低速条带之间的碰撞。当初始扰动振幅和雷诺数较小时,二次发夹涡的形成伴随着初始发夹涡的衰退,这种发夹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不能产生多个发夹涡共存的发夹涡包,反之亦然。(相关部分内容已发表在Fluid Dynamics Research期刊并被审稿专家的评为“The observation of detailed vortex dynamics of the spanwise snbharmonic structures might lead to new knowledg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ar-wall hairpin vortex generation.”)。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永磁推进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给出了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即以Siemens公司PERMASYN永磁推进电机给出的基本参数为例完成课题研究。介绍了钕铁硼永磁材料和钐钴永磁材料的基本性能,给出了永磁材料的一般选用原则。讨论和分析了永磁推进电机采用表面式磁路结构和切向式磁路结构电枢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新的表面式永磁体单元结构型式,即一种可更换的带极靴的表面式永磁体单元。分
结构拓扑优化是较高层次上的结构优化设计,能更大程度的节约材料,目前是结构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分析计算的复杂性,结构拓扑优化的发展还不完善。结构在服役期间,不可
随着电力电子元件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力系统复杂程度大为提高,网络中的响应较快的电磁暂态过程和相对较慢的机电暂态过程相互影响,传统的模拟方法难以兼顾两种暂态过程。采取电磁暂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能充分结合两种仿真方法的优势,较好的完成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数字仿真模拟工作。分析了电磁暂态仿真和机电暂态仿真两种不同仿真方法的仿真目的、计算方法及流程,明确了两者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给出了几种典型元件的仿真模型,
等间距断裂如节理、矿区断裂、海洋断裂、地震网络等作为一种有节律的地质分布现象广泛存在,而且小至节理大至地壳断裂的空间网络结构大体一致,这其中必定包含有迄今尚未发觉
智能变电站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依托,以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实现站内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到目前为止,昌乐电网已建成110kV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由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在本身结构方面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缺陷,目前,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的新一代电子式互感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并且随着原理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电子式互感器已经开始使用并将逐步取代电磁式互感器,成为未来互感器的发展方向。电子式互感器的发展要求微机保护装置能够与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接口,同时,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容量不断增大、电压等级日益提高都极大地推动了微机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