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法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务输出作为中国的一项新兴产业成为对外经贸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是典型的人口稠密、人均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的发展中国家,邻国哈萨克斯坦则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上与中国形成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模式在较长时期内都无法为劳动者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由于人口出生率低,且老龄化严重等原因,劳动力资源明显匮乏。中哈两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互补性以及双方之间的地缘优势、资源互补优势、民族关系渊源优势,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提供了先决条件。对外劳务派遣作为劳务输出的一种方式,由于劳务给付的事实发生在境外,因此较之于境内的劳务派遣,它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分离。   研究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首先对劳务输出与劳务派遣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继而探析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构成,并介绍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以及开展这一活动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除梳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所面临的国内法律环境外,还必须了解哈萨克斯坦针对外籍劳工居留和务工的法律制度。在国内与国外法律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立法滞后、监管体制不健全、外派劳工合法权益易受侵害、哈萨克斯坦对外籍劳工输入设立种种限制等法律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期推动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制度建设,推进相关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合理借鉴别国经验、充分遵循和利用国际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劳务派遣的法律协调机制,依法加强对派遣劳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从而促进中哈两国在劳务输出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其他文献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丧失了在城市发展的空间,由此转入乡村,进行土地革命。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后来的燎原之势,共产党在中国乡村建立了大小十几块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突发公共事件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长期的应急管理实践和制度的不断变迁使得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后发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尤为曲折与漫长。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架构,而公民意
【摘 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文笔者对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剪力墙结构和多种框架结构共同组成的一种承重结构,具有空间布置灵活、施工方便、抵抗水平荷载能
期刊
保单贴现是保单贴现人、保单贴现供给者、投资者三个主要主体之间围绕保单受益权的转让和受让进行的保单二次交易。结合目前美国关于保单贴现的相关规定——NAIC MODELs和我
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体制转轨对俄罗斯的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利益关系的调整息息相关。经济转轨不仅
群众利益诉求是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本诉求,对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视和有效处理是公权力机关把握社会秩序大局的重要工作。群众利益诉求的法制化是合法权利的内涵随社会现实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中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由于当前社会协调机制不足和法制体系的不完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部分社会群体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导致群众利益诉求引发的社会冲突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