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屏蔽织物在当今社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孕妇的屏蔽服和电磁屏蔽帐篷最为畅销。电磁屏蔽织物是在传统纺织品的柔软、耐挠曲等性能上赋予其金属的功能。常用的织物金属化的方法有:涂层法、混纺法、溅射法和化学镀等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锦纶织物、涤纶织物表面施镀一层金属铜层,从而使得织物具备金属的某些性能。在对纺织材料进行化学镀金属时,要使材料表面具有催化活化点,以便后续的金属层能够以催化活化点为生长点继续在材料表面“生长”金属层。多巴胺是常用的材料表面改性物质,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还原性能,可以和金属离子螯合,既能够粘附在基材上,又能够还原金属离子,但是多巴胺价格昂贵,不利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本文在探究了多巴胺在化学镀中的施镀效果后,探究了加入高温高压、紫外光工艺后,对施镀效果的进一步改善,同时,采用同样是多酚类物质,具有螯合金属离子功能的、价格低廉的单宁酸代替多巴胺进行锦纶、涤纶织物表面的改性。单宁酸由于具备粘附性能,且来源较广,近几年也逐渐被材料表面改性领域所接受。本文在探究单宁酸对织物表面改性的基础上,探究了高温高压处理、紫外光照射还原等处理方式对锦纶织物表面化学镀铜的影响。为了证实单宁酸化学镀的可行性,在锦纶织物表面化学镀的基础上,探究了单宁酸处理表面活性更低的涤纶织物表面,然后进行表面化学镀铜的效果研究。本文利用多巴胺、单宁酸的粘附性和螯合金属离子的性能,对纺织织物(锦纶织物、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之后利用化学镀的原理,在其表面进行化学镀铜,实现纺织织物的金属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多巴胺仿生修饰的方法对锦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和化学镀铜,探究多巴胺放置时间、硝酸银浓度对表面改性的影响;(2)比较多巴胺、葡萄糖及硼氢化钠还原制备的锦纶镀铜织物的催化层质量,找到镀层质量较好且较环保的还原方法;(3)单宁酸制备催化活化层一般需先与Fe3+螯合,再和Ag+螯合制备纳米银还原层,本论文将步骤简化,探究单宁酸直接与Ag+螯合,然后化学镀铜的可行性;(4)利用正交试验,探究单宁酸与织物反应时间、p H值、单宁酸浓度及银氨溶液浓度对催化层制备及化学镀铜质量的影响,得到较优的试验组合,并探究超声振荡对单宁酸与银氨反应,溶胀处理锦纶织物对最终镀铜层的影响;(5)探究紫外光照时间、光照距离对制备催化活化层的影响,探究不同温度的高温高压对单宁酸与金属离子螯合反应过程的影响;(6)探究单宁酸在涤纶表面化学镀铜的效果,将单宁酸在锦纶表面化学镀铜的实验结果应用于涤纶纤维化学镀铜,并进行工艺参数的改进和优化,探究利用单宁酸对涤纶进行化学镀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