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层出不穷,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此引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公民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信任。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长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需要,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食品安全法》。作为规制专门领域的一部法律规范,该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机制。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颁布,对监管体制又做出进一步改革。如何从根本上实现现行法律的规范作用,发挥新颁行政策的指导效应,净化食品市场;如何强化监管力度,提高监管科技支撑能力,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是政府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亦是本文探讨的重要意义所在。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研究背景、现状和方法做出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以厘清食品安全概念为切入点,从食品安全的外部性、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风险管理理念等三个角度,对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评价标准、事故处置两方面介绍了我国专门法中监管规则的设计原则。第三部分,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介绍和梳理,总结了国际上现行的两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即以加拿大和德国为代表的相对集中监管模式,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按品种分类监管模式,以及以法国为代表的按过程分段监管模式。第四部分,根据监管体制、监管内容、监管权责等方面的变化,总结和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发展脉络;并选取不同时间段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对其发展过程和产生的社会危害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事件发生的主要原由;最后总结了我国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即各部门权力交叉重叠和权责不明导致的监管体制缺陷,国家标准、各地方标准、行业内部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执法监测标准不一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导致的信息公开制度缺陷。第五部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首先应当从食品安全法的调整入手,完善食品安全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监管体制效率低下的局面。具体而言,应以分别管理为基础,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核心统筹指导,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社会共治,推动多方力量合作;审时度势,强化立法技术革新,不断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和技术法规体系;加强薄弱环节的执法力度,规范食品安全认证程序,打击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促进食品生产、运输、销售行业的行业自律和相互监督,落实食品安全法律责任。
其他文献
阐述了车载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该系统把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系统两者结合起来,当汽车行驶时,它可以利用风力发电装置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该系统用于电动车中,
卖淫嫖娼是一丑恶的社会现象,是指不特定的异性之间或同性之间以金钱、财物为媒介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行为,包括口淫、手淫、鸡奸等行为。卖淫嫖娼行为的客体是法律所保护的正当
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一直处于现场级控制,化工生产和管理模式对于适应信息数字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要求有些滞后。实际应用中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不能做到随时随地了解过程运行和管理
以STC89C52为主控制器,采用光敏传感器BH1750FVI检测外界光强变化,单片机发出指令驱动小车向光源行进,在行进的过程中采用红外对管避障模块绕开障碍物,最终到达光源附近并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粮食发展战略。
<正>众所周知,圆丘、方泽本为祭祀天地之场所,南郊、北郊功能亦大致相同,故郊、丘之祭当为一事。而在南北朝时期,郊、丘之祭却出现了或合祀或分祀的现象,具体而言,南朝郊、丘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自上个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免疫分析方法,它克服了利用荧光素进行荧光免疫分析时背景干扰严重的影响。与放射性免疫分析(RIA)和
当今时代,地球上化石类能源的可探明储量没有增加而产量已经接近极限,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能源问题在世界经济中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面对能源供给的压力,世界各国都在积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知的慢性关节滑膜炎性疾病,可引起骨功能丧失和残疾,全球发病率达0.8%,可使患者寿命缩短并且需花费不菲的治疗费用。RA的主要
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为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物品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上的支持,公共物品多元供给已经成为共识在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