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七锅山地质公园被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八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正处于三年建设期。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对资源的摸底调查和评价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归并、优化、整合的根基。本文以地质公园为研究范围,野外调查地质遗迹资源,对其进行分类和价值评价,描述特征,总结其成因,并针对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本文通过室内资料收集和野外勘测,充分分析地质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区域地质背景,勘定国家地质公园的面积为29.398 km~2,边界为35 km。通过室内文献调研、野外实地调查、室内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地质公园内现有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将地质遗迹分为地貌景观大类、地质构造大类和水体景观大类,进一步细分为岩石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构造形迹和瀑布景观4类5亚类,共计地质遗迹点67处。对地质遗迹价值的评价则使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花岗岩地貌对比分析,定性评价资源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价值。对单项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选用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典型性、系统性、稀有性、奇特性六个评价因子,计算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其次对单项打分,计算结果得出单项地质遗迹的级别。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共有5处,分别是七锅山岩臼群、天龙山石排、七锅山花岗岩壁龛、桃石、鼓山石台,其余62处为自治区级地质遗迹点。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地质遗迹综合利用价值评价,选取地质遗迹资源、辅助类景观、地理环境条件、客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5个评价因子25个评价指标,计算得分,参照评价标准,确定该地质公园为一级旅游资源。针对评价结果中暴露出的地质公园现存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巴林左旗将来的自然保护地归并、优化、整合提供参考,促进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科研科普建设,以及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