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这使得基础设施产业的成长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研究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在总结梳理相关文献研究的前提下,采用实证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相关分析方法,从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类型出发,确定本文所要研究的基础设施的类型,阐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现阶段我国各类型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2005年—2015年全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采用差分GMM以及系统GMM的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得出本文的相关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2000年—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变动的数据特征来看,现阶段其合理化与高度化进程并不同步。随着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高度化演进趋势。相比之下,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相对滞后,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同步、比例不协调的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现阶段各类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的影响,即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演进。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各类基础设施总量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基础设施产业的整体结构。基础设施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跨产业流动,随着基础设施总量的增加,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使得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演进。第三,现阶段各类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导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下降,对于产业结构高度化而言,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方向演进。国家在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数量的同时,其质量的提升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对于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言,由于受到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其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基础上,主要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同步、协调发展以及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