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肠移植(intestine transplantation,IT)是治疗终末期肠功能障碍和摆脱静脉营养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小肠移植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仍然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免疫排斥反应和移植后感染。有效的体外小肠保存技术是减少肠道损伤的关键。与传统的冷保存相比,机械灌注可显著减少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减少原发移植物无功能,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机械灌注在肝肾都有良好应用,但是在小肠移植方面尚未有尝试。小肠微循环对小肠损伤十分敏感,是小肠IRI和组织损伤的早期指标。此研究将从微循环方向论述离体小肠使用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a mechanical perfusion,HMP)保存与使用UW液冷保存的异同,探究更好的保护离体小肠的方法。方法1.HMP保存装置的建立:数显温控水浴箱,膜式氧合器,压力传感器,热交换水箱,离心泵,多通道生理记录仪,超声波血流仪,三通阀,微型注射泵,微血栓滤器,自制灌注管和动静脉插管组合成HMP装置。2.猪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取10只巴马小猪。(1)HMP组:5只,解剖游离切取空回肠袢200cm及其供应动静脉血管,连接HMP保存装置4℃保存6h后,使用4℃乳酸林格氏溶液冲洗血管进行自体原位小肠移植。(2)UW液组:5只,解剖游离切取空回肠袢200cm及供应动静脉血管,使用4℃乳酸林格氏液冲洗,4℃UW液冷保存6h,而后行自体小肠原位移植。3.检测不同保存方法对离体猪小肠的保护作用:分别于供体开腹前及受体移植肠袢血流开放30min时采集静脉血,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取1cm小肠组织,做病理学检测及干湿比测量。在供体开腹时及受体移植肠袢在血流开放30min时,使用激光多普勒探头测试小肠壁血流速度。结果移植肠袢血流开放30min后,HMP组与UW液组ET-1均升高且UW液组升高更加明显;NO均有降低,UW液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湿比结果显示,UW液组含水量较大,水肿较HMP组明显(p<0.05);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定,见HMP组及UW液组血流速度明显下降,UW液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病理示:血流开放30min时HMP组:可以看出,固有膜轻度水肿,出现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并且绒毛上皮没有脱落,没有毛细血管充血。UW组:可以看出,固有膜水肿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绒毛上皮细胞部分脱落,局灶性糜烂,毛细血管充血。结论建立的HMP装置,运行稳定可靠,为体外行小肠保存装置的研发做出了尝试。体外保存的小肠经HMP与UW液冷保存对比,发现不论是HMP保存或者UW液保存,小肠微循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组织水肿,肠黏膜损伤。但经HMP保存的猪小肠微血管痉挛相对较轻,血液流速下降程度低,对猪小肠微血管的保护作用较传统UW液保存更强并减轻肠组织由于缺血缺氧所带来的水肿及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