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诗歌对现代派的形成与推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现代》诗歌并不等同于现代派诗歌。当对“现代派”这一诗歌流派的研究在取得相当成果的同时也进入了某种轻车熟路的范式研究,这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使现代派成为广泛而宽松的文学史概念从而脱离原有的历史现场,这既是对《现代》诗歌的遮蔽也是对现代派自身意义的抽离。本文正是试图绕开现代派这一“共识”概念,抛开所谓的诗歌“流派”研究的既定范式,直接进驻到相关杂志诗歌现场,对《现代》中诗歌进行数据统计、细致梳理、分析解读,以诗歌的直观呈现,对《现代》诗歌在诗歌形式、意象展示及审美追求诸方面所表现出的自足性有所发掘,从而突破凡诗歌研究则自动纳入流派归属的框架。本文绪论中首先辨析了现代派诗歌与《现代》诗歌这两个相关概念,其次介绍了相关的研究现状,最后主要谈到了选题缘起在于试图突破某种既定的诗歌研究范式,而切入点就在《现代》这一具体的杂志中可以确定的二百二十四首诗歌。第一章从《现代》诗歌的形式特点着手论述。《现代》上格律体诗歌延续了新月派诗歌的某些特点但有进一步发展,而自由体诗歌在《现代》上呈现出强盛势头,戴望舒、艾青的倡导形成一时风气,特别是《望舒诗论》的发表,奠定了《现代》诗歌的理论基石。第二章从《现代》诗歌的意象展示着手论述。这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意象的化用;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自觉创造。首先,在对传统意象化用上并不是所有诗作都表现得游刃有余,相反,《现代》中存在不少诗作对传统意象的罗列与堆砌,戴望舒的诗歌算是例外。在这里,传统意象中所蕴藉的文化内涵成为知识分子对抗现代文明的某种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其精神上漂泊无依的罪魁祸首。其次,《现代》诗歌意象展现了都市文明下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及其对自身的反省,而这种反省是自觉的。意象派诗歌正是通过具体意象与抽象意象的经营,展现出一个现代都市浪子的整体意象。第三章从《现代》诗歌的审美追求着手论述。《望舒诗论》代表《现代》诗歌审美追求的整体倾向,即对现代人现代情绪的表达。同时在《现代》诗歌的呈现过程中,表现出与世界文学潮流同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努力。结语部分再次强调以杂志为切入点的研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