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的生产总量已不足以满足我国对能源的消费,需要依靠进口来弥补能源消费的缺口,这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虽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直在提高,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低,能源强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倍。因此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政府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少人研究,政府作为引导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进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支持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样会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政府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政府投资和能源利用效率文献综述进行回顾,得出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来分析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体现在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生产要素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时,就会产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此时政府的介入能够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合理化,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政府投资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是支持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使高新技术产业化。由于企业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比政府更有效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由政府支持。当新的技术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带来充分的回报时,由企业开发技术无疑是最优选择,政府对于技术的支持应偏向于高风险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本文对政府投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整体情况和地区分布进行了描述,发现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中部地区政府投资所占比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西部政府投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并且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基本上在稳步提高。但能源利用效率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之间还是三大地区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后得出政府投资和能源利用效率在地区上并不匹配。在文章的实证部分,本文用1997年至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证实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再用Hausman检验得出该模型适合用固定效应模型,因此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政府投资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影响方向是不一样的,对东部地区是负面影响,而在中西部地区是正面影响,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与西部地区没有明显区别。对于能源效率的影响地区差异性,本文认为:在东部地区,地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都高,社会投资的效率和实用性远远高于政府投资,故而东部地区政府投资会对市场效率形成阻碍。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较低,此时政府投资能够有效调控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最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结果对东部、中部和西部提出了相适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