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需求,国内多所高校陆续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但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语音测试是公认地促进语音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在国内,由国家汉办开发的汉语水平考试(HSK)采用了语音测试(口语考试)。然而,其语音测试依然采用传统的评分员主观评分方式,且语音测试成本过高,劳动强度过大,统一的评分标准难以形成,因而评分的信度问题由此产生。因此,如何科学客观正确地测出非母语汉语学习者的语音问题一直是当今对外汉语语音测试与研究领域的热点。针对上述传统语音测试方法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将从声学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出发,以汉语中的七个核心一级单元音作为测试目标,对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进行了讨论。本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1.从声学语音学角度的出发,提出如何将元音的声学特征即共振峰运用于非母语汉语一级单元音语音测试研究中。2.结合共振峰值寻求对CAP三级评判假设的量化并提供可参考的量化范围3.参考共振峰值以及评分结果,相比较母语汉语学习者的发音而言,总结和归纳汉语非母语学习者在汉语一级单元音发音上存在的典型的偏误。通过Praat语音软件切音分析,本文提取了受试者的语音声学参数共振峰值,就共振峰值对比分析了受试者发音和标准参照音,并且对正确、可接受、有缺陷三级评分维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元音声学特征的语音测试方法是可取的,利用元音的共振峰值和声学元音图可以有效地帮助测试非母语汉语一级单元音发音;基于共振峰值的CAP三级评判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量化,受试者7个汉语一级单元音的正确发音在共振峰值上都可以区别于可接受发音,但对于元音[,]来说,如何区别其可接受发音和有缺陷发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受试者对于七个汉语一级单元音发音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元音[a,i,u,]上表现为发音部位趋央趋松;而在元音[y,,]上表现为发音部位不固定,在区分舌尖前后元音[,],存在较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