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脂血症发病率愈见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作为高脂血症构成中最常见的类型已被愈来愈多的人重视,目前降甘油三酯(TG)药物首选贝特类,但此类药物易引起转氨酶升高、腹泻、急性肝损伤等诸多不良反应,而国内外研究早已发现银杏叶制剂有较佳的降TG作用,但其中含有毒性物质银杏酸(GA),口服偶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市场缺少安全有效的降TG药物,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中医理论为指导,选择具有健脾消食、保肝的刺梨(CL)与银杏叶提取物(GbE)配伍研制了复方银杏叶胶囊(CGB),应用于高脂血症等老年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能较单味GbE制剂及贝特类药物更为安全,同时兼有整体调理健康的优势,为探讨本品是否具有新药开发前景,本文就CGB中GbE与CL配伍的合理性展开研究。
在优选配伍比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原料筛选。作为国际公认的GbE标准,为总黄酮>24%,总内酯>6%,同时限定GA水平在5ppm以下。本文分别以有效成分银杏黄酮和毒性成分GA为指标,比较了多家企业的GbE原料质量,结果显示多数原料中银杏黄酮含量偏低,有的以添加槲皮素或芦丁充斥银杏黄酮。而GA含量则普遍偏高,差异较大。经筛选多家原料后,选择银杏黄酮含量为25.07%,GA<5ppm的某公司GbE为本复方银杏叶胶囊生产用原料。同时试验中也采用了高银杏酸含量的原料,用以观察比较刺梨与GbE配伍后其中GA含量的变化。对CL原料的选择,则采用Vc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工艺刺梨汁粉中Vc含量分析,确定Vc含量为5761.39mg/100g的3号工艺刺梨汁粉为研究及生产用原料。
为考察刺梨与银杏叶配伍是否有利于提高制剂的安全性,采用谱效结合研究方法,分别比较了不同比例的刺梨与GbE配伍后对小鼠急性毒性以及G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GbE与CL配伍后能降低小鼠急性毒性,表现为动物死亡率的下降和死亡时间的延长,且与CL和GbE配伍后GbE中GA含量降低趋势相一致。而且采用GA对照品与不同比例鲜刺梨汁混合,进行了GA含量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出GA含量降低的同样趋势。研究中还发现,GA含量变化与溶液PH值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否因为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对过高银杏酸含量的GbE中GA萃取效率有限,还是因GA含量高低不同,溶液本身的PH值不同而影响GA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有关,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此外,进行了不同比例刺梨与GbE配伍后,有效成分银杏黄酮的含量变化分析,结果配伍前后各组含量RSD为1.24%,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两者配伍对银杏黄酮并无影响。
为探讨本品降脂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本文观察了不同比例CL与GbE配伍后对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脂作用,结果显示,单、复方GbE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TG水平,升高血清HDL-c,其中GbE与CL配比为1:0.5和1:1时还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RP,CL与GbE1:0.5配比还能显著升高高脂小鼠血清SOD(P<0.01)。期间观察了模型小鼠的黑便排出时间与排便量,结果为复方各配比组均能缩短高脂小鼠排黑便时间,显著增加小鼠7h内排便总重。对CGB的高脂模型大鼠调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CGB能明显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G、TC、LDL-c,增加动物高脂饲料摄入量,效果优于单方GbE及阳性药物力平之,提示,CGB降脂的同时可改善胃肠消化功能。此外,研究显示复方配比为1:0.5和1:1时还能提高小鼠机体耐缺氧能力(P<0.05)。
在CGB调脂作用初步研究基础上,本文还观察了CGB的肝脏保护作用。采用MTT法测定CGB含药血清及复方不同比例配伍直接给药对人肝L-0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CGB含药血清的促进肝L-02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单方GbE(P<0.05)。同时采用免疫性肝损伤实验方法,比较了单、复方银杏叶制剂的肝脏保护作用,结果可见,CGB能对抗异种抗原引起的大鼠肝脏氧化性损伤,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且复方GbE的肝脏保护作用优于单味银杏叶提取物。
针对健脾益气的组方原理,采用脾虚模型小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抗疲劳实验、小肠推进实验观察了CGB对脾虚小鼠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CGB能增加脾虚小鼠体重,显著延长小鼠药后30min及60min的爬杆时间,延长脾虚小鼠排黑便时间,增加药后6h内总便重,增加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
综上研究认为GbE与CL以1:1配伍是科学合理的。两者配伍后对有效成分银杏黄酮无显著影响,但能降低毒性成分GA的含量及小鼠急性毒性,同时体现出保肝降脂的优势,为进一步开发降甘油三酯药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