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身教育理念是当今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我国的中学地理课标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视,因此,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区域地理整合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尤为重要。基于区域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地理课程标准“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将迁移理论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加以研究。本文在研究、分析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迁移理论、区域地理学的概念,并根据迁移发生的具体领域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针对高二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迁移现状以及教师对迁移的态度和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论文的主体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进行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简述全文的基本理论,包括迁移理论的定义、迁移理论的分类,以及区域地理学的概念梳理。基于此,确定本文迁移理论发展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迁移理论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研究必要性。第三部分:简述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内容,依据陈琦的《教育心理学》(2011年版)中迁移发生的领域进行分类,将人教版必修三中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方法以及地理情感四个方面。第四部分: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在烟台市开发区高级中学实习期间,针对高二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四个领域的迁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也研究了教师对迁移的态度和教学方法的应用。第五部分:以迁移理论为指导,结合调查现状和相关研究,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学生迁移的具体解决策略,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的区域地理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策略。第六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的基本结论、不足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希望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迁移理论在区域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