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援助产生的理论原因是社会对人权保障的需求。法治、公正和平等是法律援助的三大价值基础。国家责任的有无是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与传统法律援助相区别的主要标志。现代法律援助制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项人权保障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的法律甚至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加以确立。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也被规定在一系列国际文件中。法律援助这一概念与一般法律服务、司法救助、社会保障及行政救助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管理、实施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与国家(政府)及受援人之间形成了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即为法律援助法律关系。其包括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并具体分为四类:国家(政府)与受援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国家(政府)与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援助机构与法律援助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援助人员与受援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法律援助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法律援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类:由政府机构管理,由律师协会管理,由独立的委员会管理。在刑事法律援助以外的援助活动中,法律援助的提供模式也分为三类:专职律师模式,司法保障模式,混合模式。在研究其他国家法律援助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架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援助模式。 我国目前已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但并未形成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在发展与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过程中,法律援助国家责任的确立、专项法的制定与供需矛盾的缓解是最具有必要性与紧迫的三个问题。
其他文献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其中农民问题的解决又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十八大以来,面对中国发展的新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中国治国理政所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是共产党执政思想必不可少的两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对政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包括了三方面内容:首先是最一般意义上的解构与建构,包括,第一,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体现了一种理性实
本文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的立法实例为对象,研究我国地方立法决策的实际运作状况。本文由四章组成。正文的第一章介绍《上海
该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融资中的抵销法律问题:作为探讨国际融资中抵销法律问题的前提,第一章首先较全面地探讨了法律适用问题,包括作为分析前提的识别问题;可能发生法律冲
该文在对知识产权的垄断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认为垄断性(专有性)是知识产权是作为一种财产权的固有属性,而并非其特征.知识产权不是法
反倾销措施本身可能触及到各相关利害关系方的利益,反倾销措施一方面保护了受到国外倾销产品冲击而遭受实质性损害的国内产业,另一方面又由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反倾销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