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的财务风险评价研究——以A县土地储备中心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变迁和改革的产物,是城市政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制度创新。自1996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以来,土地储备制度蓬勃发展,十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土地储备制度对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存量土地进入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保证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土地储备机构经营的土地规模日益庞大,土地储备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有限的财政拨款及较低的土地收益金返还比例已很难满足土地储备经营活动的需求。因而,土地储备机构目前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维持土地储备活动的正常运营。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过渡干涉,土地储备投资周期较长等因素,都给土地储备运作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   本文首先从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工作流程入手,分析目前土地储备的三种运作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市场政府混合主导型的运作流程和特点。在土地储备风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的概念,并深入分析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包括融资风险、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借鉴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从土地储备机构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及发展能力出发,选取了十个财务指标构建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A县土地储备中心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该储备机构的财务风险程度为中等水平。最后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控制土地储备财务风险的建议对策:正确定位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扩展融资渠道,加大土地收益金的留存比例:实行企业化的会计核算方式;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其他文献
当下,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发扬艺术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责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联系紧密,国
本文在梳理既往学术谱系的基础上,以“环境意志的兴衰流转”为叙事主线,从绿色行政、团体驱动、环境抗争、日常生活四个维度,对中国文明范式之绿色转型的历史积势、当下结构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地域榆中县为研究区,首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区位特征指数等,对榆中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