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对语篇的重视更突显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语篇为载体的学习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然而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往往找不到文章的主旨。还有学生单词量不够导致阅读时间长,缺乏使用阅读策略的技巧,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研究者采用齐默尔曼提出的自我调节学习解决学习者的阅读现状。自我调节学习中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监控策略使用效果四个维度的内容满足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学习者能够快速高效的解决阅读题目。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知道自己所读的内容是什么,能从知识储备中提取有效信息完成阅读任务,并在阅读结束后能反思总结自己的阅读效果。在新型教育观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拥有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曹妍,2014)。为了达到提升学习者阅读能力这一目标,研究者采用自我调节学习模式在许昌市东城高中高一年级进行了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它的特殊性在于实验过程中没有对比班,研究对象是教师自己的学生。本次行动研究问题如下:(1)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怎么样?在阅读中使用自我调节学习模式的情况如何?(2)自我调节学习模式能否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如果能,体现在哪些维度?本次行动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熟知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初步改变阅读方式。第一轮行动研究结束后根据学习者日志调整和修改第二阶段的方案。行动研究第二阶段实施新方案,全面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应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本次行动研究的数据收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采用SPSS 20.0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皮尔逊相关性对阅读测试成绩、调查问卷和自我评价表进行分析;对访谈、日志、自我监控表定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本次行动研究结论如下:(1)行动研究前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比较弱,很少有学生采用自我调节学习这种方式学习。行动研究后,学生采用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两个维度。(2)自我调节学习模式能够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英语阅读习惯、英语词汇量和语篇结构三方面。根据行动研究前期和后期英语阅读问卷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显著提高(t=-3.103,df=54,p=0.003<0.05)。在英语阅读成绩方面,根据前期和后期阅读测试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在行动研究前期和后期的英语阅读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t=-4.322,df=54,P<0.05)。学生的英语阅读前期测试成绩低于英语阅读后测成绩(MD=-6.982)。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英语阅读能力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相关系数r=0.784。在相关性模型汇总表格中,R~2为0.614,说明所有自变量自我调节学习可以解释因变量阅读成绩变化的61.4%的原因。即因变量英语阅读成绩的提高的61.4%原因是由自我调节学习因素所导致的。在ANOVA表格中P值为0.000,说明在所有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变量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在自变量自我调节学习中回归系数P值为0.000<0.01,说明自我调节学习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自我调节学习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84,说明自我调节学习对因变量阅读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本次行动研究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作用,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该行动研究也存在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等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探究自我调节学习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