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标记物的选择取决于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利用种群遗传结构动态变化作为环境胁迫因子的检测指标和评估依据。本文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山西省原平市云中河的钩虾一自然种群(Gammarrus pulex)的4种等位酶基因座位特征进行了检测分析,获得实验种群的基本遗传背景资料。研究该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阐明等位酶不同基因型与几种环境因子(氯化镉、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各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差异,通过比较种群期望遗传指标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区别,确定敏感和抗性基因型标记,探讨等位酶遗传标记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毒力实验分别测得氯化镉、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对该种群的LC50值,并用相应LC50浓度处理该钩虾种群,其中氯化镉处理个体数为268头,马拉硫磷处理个体数为382头,溴氰菊酯处理个体数为202头。本文检测了该钩虾种群4种等位酶(IDH,PGI,PGM,AO)、7个基因座位(IDH-1,IDH-2,PGI,PGM-1,PGM-2,AO-1,AO-2)的等位酶酶谱,并利用这7个基因座位分析了该钩虾种群的遗传结构,对其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GM-2为单态。本钩虾种群多态基因座位比率为71.4%,平均每个基因座位有2.9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性为0.226。本钩虾种群在PGI基因座位上符合哈代一温伯格平衡,可作为种群遗传的有效实验种群。 通过检测PGI基因座位等位基因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在氯化镉暴露中的死亡率与基因型的关系发现,氯化镉对钩虾PGI六种不同的基因型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致死效应。PGI-AB个体与PGI-CC个体之间的基因型与死亡率存在显著关联(P<0.05)。说明本钩虾种群PGI-CC基因型很可能与钩虾对镉毒性的敏感性存在相关关系。本钩虾经马拉硫磷处理后,在IDH-1、IDH-2、PGM-1和AO-2四个多态基因座位上,各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显示马拉硫磷的致死作用对IDH-1、IDH-2、PGM-1和AO-2各基因型的选择是随机的;但在PGI和AO-1基因座位上,具有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存在差异,且具有PGI-AC和PGI-AD基因型个体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