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国家的治乱兴衰,关系着民族的盛衰存废。廉洁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廉洁教育对于纯洁党的队伍、扩大党的影响、强化党的领导的突出作用,不管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廉洁教育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发挥着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利益格局、社会阶层发生重大变革,廉洁教育从理念、内容、体制机制和方法途径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廉洁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即把受教育者作为“现实的个人”,从关心、关怀其平安、发展与幸福作为廉洁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克服现有廉洁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理想化、认知化、抽象化的倾向,增强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显得既必要,又重要。腐败作为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由腐败的动机和机会两个因素所导致,而腐败的动机来源于人的内心需求,内心需求又是通过“现实的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得来,廉洁教育作用机理在于抑制人的腐败动机,从而预防腐败行为的产生。人的动机以及内心需求是“现实的个人”的人性在外界各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体现,是“现实的个人”在交往实践中的意愿表达,因此,对腐败动机的抑制必须基于“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关系。同时,廉洁教育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意识态度等属于人的精神产物,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认可和肯定加以内化吸收,并在个体的外化实践中得以体现。“现实的个人”贯穿于廉洁教育的始终,是廉洁教育的逻辑起点。所以,廉洁教育要实现对腐败动机的有效抑制,就必须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点,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以人为本的廉洁教育的合理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当其冲的基础性工作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框架规划,以实现廉洁教育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等的革新。通过改革领导体制促进反腐败机构的独立化,通过完善职责分工体制形成密切协作的整体合力,同时进一步健全系统整合机制,强化角色认同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使廉洁教育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部署更加周密系统、协作更加严谨有序、措施更加扎实有力。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实现路径,通过塑造生活化、大众化、人性化廉洁教育的理念,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进而,不断拓展丰富、挖掘探索廉洁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方法手段,积极探索构建主体互动的廉洁教育模式,打造主体间良性互动的运行平台,并在廉洁教育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筑牢廉洁教育的运行基石,扎实深入地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廉洁文化建设,以形成全方位的廉洁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