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痛灵对类风湿关节炎药效及免疫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关节滑膜异常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的发生多有明显的与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滑液中还有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胶原酶增加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痹痛灵是在已故名老中医汪履秋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临床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显着。  目的:通过佐剂关节炎从细胞水平进一步观察痹痛灵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作用机制,为痹痛灵的进一步开发和运用奠定基础。  方法:  1、主要药效学研究观察痹痛灵对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病理模型—佐剂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影响。  2、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镇痛试验观察痹痛灵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3、通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试验,观察痹痛灵对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4、考察痹痛灵对弗氏完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细胞诱生NO、MMP及血清NO和T淋巴细胞释放MMP的影响。  5、通过对绵羊红细胞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二甲苯诱导的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及大鼠腹腔白细胞游走试验探讨痹痛灵对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基础。  6、从细胞水平上考察了痹痛灵对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向炎症部位迁移能力的影响。  7、观察痹痛灵对PCI(2,4,6-三硝基氯苯)-CS小鼠脾细胞在体外产生MMP-2和9及NO的影响。  结果:  1、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镇痛试验表明,痹痛灵可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小鼠由于醋酸刺激所引起的扭体次数,提示痹痛灵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通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试验,痹痛灵27.5g/kg、13.75g/kg、6.87g/kg口服给药,可以增加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毛细血管交叉点开放数目,明显增加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和改善毛细血管内血流状态。  3、痹痛灵可显着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NO水平,抑制造模大鼠脾淋巴细胞分泌NO和抑制关节炎大鼠泌MMP-2和MMP-9。  4、痹痛灵口服给药显着地抑制绵羊红细胞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对二甲苯诱导的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及大鼠腹腔白细胞游走也有抑制作用。  5、痹痛灵对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向炎症部位迁移能力具有影响,并与环孢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痹痛灵对正常的淋巴细胞存活有影响。  6、痹痛灵能在体外抑制PC1攻击6h及Con 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MMP-2,-9的活性以及NO的产生。  结论:痹痛灵口服能抑制迟发性变态反应,其主要通过抑制活化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包括活化淋巴细胞对细胞外介质的黏附,MMP、NO的释放及其后的迁移过程。并可通过抑制活化淋巴细胞功能来抑制细胞免疫性病理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200例HP感染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维医异常体液分型分布,探讨其与维医异常体液之间的关系,从而为 HP 感染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维医药防治及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2008—2018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用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等计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与中国海外承
基于240家中小跨境电商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知识管理、战略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而是通过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中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