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又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角色。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过程。相关研究表明,课堂上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课堂上的学习投入程度(又称学生课堂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期望知觉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关系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否在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成绩之间起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行研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及实践依据。本研究选取河南省部分地区的1020名高中学生,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和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现状、关系以及二者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等展开研究,利用SPSS22.0及AMOS处理所得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整体水平状况不佳。各个维度上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参差不齐。在不同成绩水平、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2)学生课堂参与度整体水平低于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以及情感参与三个维度上呈梯度上升模式。在不同成绩水平、年级及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教师期望知觉与学生课堂参与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路径分析中除“学业反馈”只对情感参与具有显著影响外,教师期望知觉(各维度)与学生课堂参与度(各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均具有显著影响。(4)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教师期望知觉与学业成绩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教师层面的建议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给予学生恰当的期望并适时进行调整;注重传递教师期望并进行差异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层面的建议主要有:认识学习的本质;提高情绪管理水平与知觉能力;学会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