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通常根植于一定的区域环境中,并非孤立存在的个体。传统村落在网络体系中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各个层面上其作用力具有差异,需以传统村落质量的指标体系为基础,为网络特征分析提供重要支撑。传统村落的研究视角需要转变为区域层面,通过传统村落空间网络研究,实现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利用,有重点有方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乡村空间重塑是有效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通过对古徽州地域空间特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构建修正引力模型来量化传统村落间的空间联系强度;在空间联系强度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网络特征;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网络的特征与问题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网络化视角下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重塑的原则、重点与路径;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提出传统村落空间重塑的具体措施。由于传统村落数据获取条件的限制,获取信息流、交通流的城市网络分析的方法在乡村并不适用,通过引力模型来实现获取传统村落之间的联系量。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传统村落空间互动模型,以传统村落质量和通勤时间、人口为依据,计算传统村落之间的空间联系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空间网络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古徽州地域环境特征从地域环境基底、斑块空间与线状空间三个方面分析。1.地域环境基底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深厚的人文环境,成为传统村落生成和发展的环境基础。2.斑块空间中自然生态斑块资源较多,城镇斑块上绝大多数的传统村落在城镇辐射能力范围内。3.线状空间,山脉纵横,水系丰沛,徽州古道与传统村落间联通程度较好,公路系统对外交通日趋完善,对内交通有待加强。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联系强度上,形成了组团之间较为密集的空间联系框架和明确的联系方向,区域间空间联系的网络格局初步形成。通过网络结构中心性测算,古徽州空间互动联系平均密度较低,网络节点间联系结构松散。在中心度上,歙县、黟县传统村落的度中心值较高,村庄之间的差异较小,传统村落网络密度较高,相对于其他区域发展相对均衡。中介中心度上,黄山市区的中介中心度均高于其他地区,黟县的中介中心性度最小,各个区域之间的中介中心性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凝聚子群上,共形成三级层面的8个子群和二级层面的4个子群,其中区域内部联系较好,外部辐射能力有待加强,北部组团发展格局态势显著,休歙盆地及黟县盆地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子群和强辐射子群成为区域空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且与区域空间关联密切。在总结徽州传统村落空间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对徽州传统村落进行系统性的空间重塑,宏观视角对传统村落地域空间底线管控、通道联系能力提升与拓展,中观视角对传统村落群体进行特色单元的划分、节点枢纽的确定,微观层面上提升传统村落质量,从而系统性的提升徽州传统村落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群体间的空间互动联系,塑造系统完善的古徽州传统村落网络。图[23]表[16]参[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