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话语标记语已成为对外汉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学者们一致认为能否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是评判一个人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反预期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语,是留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学界尚未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展开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前人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成果,将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界定为一种标示反预期信息的话语标记语,并指出其和反预期标记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它在会话和语篇中句法独立,有语音停顿。随后从语篇组织功能、人际互动功能等两方面分析了它的语用功能为:标示反预期话轮的开始、标示话轮的反预期转接、标记话题的反预期转续、明示信息焦点、表达出乎意料的感受、表示埋怨或批评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的成员,选取了11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反预期话语标记语作为研究内容,通过语料库统计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了留学生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的运用情况,发现留学生对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偏低,使用类型只集中固定在“没想到”“不料”等词语,且以书面语为主,口语的用例相对较少,整体上呈现回避反预期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倾向,且对其概念信息的掌握程度高于程序信息。造成这些运用方面的问题原因主要可归纳为对外汉语教材中对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编排的不合理、教师没有重视其相关的教学、留学生出于难点和习惯采取回避的交际策略等方面。因此为提高留学生对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习得地道自然的汉语,本文最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给反预期话语标记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首先要更新对外汉语教材内容,增加课文中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的类型和数量,并按照概念信息和程序信息习得的先后顺序科学地编排,还要结合语境对其进行注释,设计多样的练习形式;其次对外汉语教师要树立起反预期话语标记语的教学意识,通过交际互动的方式,逐渐培养留学生反预期意识,尽量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带领学生对反预期话语标记语有针对性地操练;最后汉语学习者应该主动投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中,增加地道汉语语料的输入与输出,并强化自己结合语境解读话语含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