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颂歌—迟子建小说创作论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主题、形式上体现了真善美的特色,本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迟子建的小说创作所呈现出的生命之真、人性之善、灵性之美。第一部分生命之真是从关注日常生活和正视生命残缺这两个方面来解读。所谓关注日常生活是指迟子建在处理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这类历史题材时是站在民间立场,通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历史的大背景;而正视生命残缺是指迟子建对身体残疾、智力缺陷以及鳏寡孤独这类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的真实描写和平等关注。第二部分人性之善则是从人性的多面和本质的善良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迟子建相信人性本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迟子建有意忽视人性中的恶,在迟子建的小说中也有对于人性恶的揭示,也有亦善亦恶、善恶并存这样的人物形象,只是迟子建坚信博爱、宽容、忠贞这些善良美好的品格才是人性的本质。第三部分灵性之美还是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评析:一是超自然,一是意象美。本篇论文中的超自然是指迟子建在小说中对灵魂、梦境、巫觋的特别书写;而意象美是指迟子建的小说中融入主观情思、具有特殊意味的艺术形象。
其他文献
纵观21世纪初叶的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汉族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课题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热点继续推进,主要表现在对民族音乐学理论的深入
在现当代音乐(声音艺术)作品中,声音素材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手段十分复杂多样。强调声音材料与其组织结构间丰富的关联性并追求其间多样的"具—抽象"互动形式已经成为当前作曲
人与自然这一话题从未停止过讨论及研究,二者的和谐共存是研究者们希望达到的目标。居住空间是人们从事关键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已经从过去的洞穴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浮躁凌厉的“语丝”,幽默闲适的“论语”以及别具一格的英文创作,这些文学形态的多样性促成了林语堂文化人格的多维与复合性。通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我国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往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拓展到工业产业发展视角,充分考虑执法力度构建我国区域知
在中日文化的关连性研究方面,有关中日的诗歌、小说、惯用句以及谚语的比较研究非常盛行。与此相对,关于中日笑话的比较研究却相当少见。因此,本研究以中日笑话为研究内容,以《笑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文化环境这个断面上出现的新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现象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音乐会演出及音乐欣赏观念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对其发展有益的建议和办法。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
当今社会,工业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盈,人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日益凸显,自然生态的恶化,社会生态的滑坡,精神生态的失重,让人不得不掩卷深思。特殊的
近些年来,女性文学研究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以发觉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是利用最新的女权主义理论对文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