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们对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研究得较多,但还没有人对秦至汉初的指示代词进行过断代研究。本文以秦至汉初时段可信的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采用定量与定性、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的指示代词作穷尽性的统计和全面的描写,以期系统的展现秦至汉初时段指示代词的面貌,为古代汉语指示代词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体词性近指代词有“此”、“是”、“斯”、“若”。“此”和“是”共占了体词性近指代词的99%,两者都可作主语、定语、宾语和判断句谓语。从西周到秦至汉初,“此”不断发展壮大,在秦至汉初时段成为最重要的体词性近指代词,“是”则逐渐减少。另外,“是”作宾语时跟西周和战国时代不同,除了在“是(之)谓”结构中,很少前置,尤其是作介词宾语时前置率为0。“斯”和“若”所占比例很小,“斯”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若”只作定语。谓词性近指代词有“然”、“云”和“云云”,其中以“然”为主,都作谓语。远指代词包括“彼”、“其”、“夫”。“彼”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区别性较强,“其”和“夫”都只作定语。无定代词有肯定性的“或”和否定性的“莫”,两者在作用和意义上具有对称性,但在出现频率上不对称。“莫”可跟否定副词构成双重否定句,还可与“于”、“若”、“如”、“焉”等构成比较句。这两种句式都具有强调作用。旁指代词有“他(它、佗)”、“余”、“异”。“他(它、佗)”和“余”主要作主语和定语,少量作宾语,“异”则只作定语,且数量不多。分指代词“每”和“各”数量很少,都只作定语。虚指代词有“某”、“某某”、“‘甲’系列”。“某”指示范围较宽泛,可作定语、主语、宾语和兼语。“某某”指代人,作宾语。“‘甲’系列”主要指代人,可作主语、宾语、定语、兼语和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