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病学和临床证据表明叶酸缺乏可增加肿瘤易感性。DNA损伤和DNA甲基化是人体细胞恶性转化的关键因素,叶酸通过影响DNA合成和甲基化导致肿瘤的发生。叶酸代谢异常诱导的DNA甲基化正常模式的畸变,可能导致DNA修复系统的效率降低。DNA去甲基化或各种原因导致低甲基化,均可引起DNA基因组不稳定。DNA局部高甲基化同样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促进杂合缺失或者等位基因的缺失。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的关键酶,有两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导致 MTHFR氨基酸的改变(677C→T/Ala222Val和1298A→C/Glu428 Ala)。这两个位点的变异引起酶活性降低和热不稳定性。MSI-H胃癌常表现为DNA甲基化异常,与叶酸和甲基基团代谢有关的MTHFR基因多态性变体可能与MSI-H胃癌的发生有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H.pylori引发胃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H.pylori感染是否通过MSI途径致癌,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群中MTHFR基因多态性对胃癌危险性的影响,以及MTHFR基因多态性、MSI和H.pylori感染的相互关系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66例胃癌病人和101例健康对照中MTHFR677和1298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66例胃癌病人中,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MSI,用PCR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ylori感染。结果:1.贲门癌677CT基因型的OR为0.21,95%CI(0.43-0.99),CT+TT基因型的OR为0.26,95%CI(0.07-0.98)。胃体癌677TT基因型OR为3.63,95%CI (1.04-12.72)。MTHFR1298CC基因型的OR为0.305,95%CI(0.03-2.82)。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无显著相关。677CC/1298CC的胃癌危险性有下降的趋势,而677TT/1298AA的胃癌危险性有增加的趋势,提示MTHFRC677T和MTHFRA1298C多态性的不同组合对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随C677T和A1298C突变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胃癌危险性增加。2.据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WP=8>期进行分组发现,高-中分化腺癌、直径>5cm的胃癌、肠型胃癌的MSI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直径≤5cm的胃癌、弥漫型胃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 0.05)。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I- II期的胃癌MSI的检出率也比有淋巴结转移和III -IV期胃癌明显升高,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胃窦癌和胃体癌的MSI检出率比胃贲门癌高,其中胃窦癌的MSI检出率最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虽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胃癌各部位的MSI检出率自近端到远端有逐渐升高的趋势。MSI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3. MSI+组677TT基因型的频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77TT基因型的频率(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与MSI-胃癌比较,MSI+胃癌677TT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提示MTHFR677TT基因型与MSI有显著相关性。MSI+胃癌1298CC基因型的频率(8.3%)与对照组和MSI-胃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51和0.15),提示MTHFR A1298C的多态性与MSI+胃癌无关。4.在MTHFR C677T三种基因型中,CC基因型的H.pylori检出率比CT和TT基因型的检出率高,但三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THFR A1298C三种基因型中,AA基因型的H.pylori检出率与AC及CC基因型的检出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 在66例胃癌病人中共发现12例MSI+,占18.2%。12例MSI+病人中有10例分布在H.pylori(+)组,占MSI+病人的83.3%。2例分布在H.pylori(-)组,占16.7%,经统计学分析,H.pylori(+)组的MSI阳性率显著高于H.pylori(-)组(p<0.05),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MSI密切相关。结论:1.重庆地区人群中MTHFR 6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胃贲门癌的保护因素,是胃体癌的危险因素。MTHFR677和1298两个位点的多态性有相互作用,MTHFR677和MTHFR129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不同组合对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影响是不同的。MTHFR 6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胃贲门癌具有保护作用也可能是重庆地区胃癌低发的遗传学因素之一。不同部位胃癌的遗传易感性不尽相同。中国人群中MTHFR基因多态性,特别是677T等位基因非常普遍,因此应重视MTHFR基因多态性对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影响。2.MSI可能是MTHFR 6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调节胃癌危险性的途径之一。而MTHFR 129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MSI无相关性。3.MSI不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还可能是决定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MSI+胃癌以高-中分化腺癌多见,临床分期以I- II期为主,体积较大,多数为肠型胃癌,且<WP=9>远端胃癌多见。MSI+胃癌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MSI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分子指标。4.胃粘膜H.pylori感染与MSI有关,提示H.pylori系通过影响错配修复系统活性而导致胃粘膜细胞癌变。5. MTHFR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无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