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与途径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3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功能的提升,大城市原有的加工工业逐步外迁,内资和外资新建的加工企业也纷纷落户大城市周边的中等城市,农村人口同样向中等城市流动,中等城市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进化为城市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涿州地处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层,是河北省“两环”开放战略的前沿城市,“一线两厢”中“一线”的关键点和22个扩权县(市)之一,是保定市“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保定市“一主三次”规划中确定的次中心城市。随着“渤三角”这个中国发展第三极的加速崛起,涿州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功能,营造好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实现由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是摆在当前的重大课题。而城市经济的扩张要接纳更多的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县域经济融入城市经济面临着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换与互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在战略选择上必须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因此,涿州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发展是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四章阐述涿州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途径。第一章阐述涿州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从县域经济的内涵、特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等城市进行界定,阐述中等城市的特征,通过国内外有关中等城市的研究阐述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阐明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论述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提出涿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向京南保北现代化中等城市经济迈进。   第二章阐述涿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概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涿州县域经济发展概况包括: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涿州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涿州经济发展概况;从1986年撤县建市到2009年三次产业的发展概况以及涿州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阐述涿州县域经济发展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从中等城市经济具有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工业的优良条件;可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支撑以及中等城市城市化的投入成本比大城市或小城市低等方面论证中等城市经济的优越性;从国际、国内、河北省、保定市四个层次阐述涿州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阐述涿州突出的区位优势、交通、人才和资源优势;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良好的发展势头;飞速发展的城镇建设;对接北京取得的成效来论证涿州县域经济向中等城市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四章阐述涿州发展中等城市经济的目标与途径。涿州发展中等城市经济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为打基础、提实力、增后劲阶段;2010年-2015年为赶超进位、跨越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为提升内涵、完善发展阶段;从实施工业立市、以城兴市、借京强市三大主体战略;推进体制创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契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五个方面阐述涿州发展中等城市经济的途径。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涿州县域经济进行研究,一是运用资料收集法和调研法获取涿州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二是运用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分析法,准确清晰的描绘出涿州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他文献
摘 要: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中职会计的存在旨在为用人单位培养基层会计人才,但目前看来中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作为中职会计教师,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反思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寻求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 新课改;中职;会计教学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变化,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
1994年,我国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财政部制定了《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中央财政开始对地方实施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正式拉开了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序幕。作为我国分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均衡地区财力、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