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地方和学校开发实施的选修课程Ⅱ是高中新课改的最大亮点之一。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是提高课程适应性,满足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地方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有益尝试。重庆市自2010年秋季开始全面推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其选修课程Ⅱ的实施情况备受关注,尤其是选修课程Ⅱ的教学评价现状,是影响新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本研究立足重庆市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具体开展包括了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教学评价的实然表现与应然诉求、弹性教学评价的要素与模型、弹性教学评价的保障条件等问题的研究。第一,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教学评价的应然诉求。选修课程Ⅱ具有重大的意义,且表现出课程设置和参与的选择性、课程实施的灵活性、课程内容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开放性、课程管理的指导性等特点,因此,其教学评价不能简单沿袭传统评价模式或盲目进行,而是应该有机融合目标取向、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三种价值取向,形成全新的评价理念,包括: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教学评价育人功能的转变;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维化转变;强调质性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转变;强调参与和互动、内外部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转变。第二,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通过对重庆市部分样本区县、样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选修课程Ⅱ的教学评价现状问题重重、新旧交叠,与高中新课改的应然诉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评价的定位不清,目标不明;教学评价的主体缺位,内容失信;教学评价的方法失灵,工具单一;教学评价的实施程序较为主观;教学评价的元评价较为欠缺等。因此,转变观念,理实研究,重新定位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的教学评价是当务之急。第三,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的弹性教学评价构想。有弹性才有活性,有活性才有灵性,有灵性才有创造性,这是弹性触发教学评价的独到之处,也是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教学评价的必然要求。选修课程Ⅱ的弹性教学评价就是体现评价目的多维化、评价内容适应化、评价标准差异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管理与实施动态化的一种教学评价理念和活动。通过理论要素、目标要素、主客体要素、工具要素利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并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程序,从而构建出灵活、开放、非线性的弹性教学评价模式。第四,重庆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Ⅱ弹性教学评价的保障条件探讨。弹性教学评价要真正深入人心,转变评价的理念和行为,完成现行评价模式质的升级和优化,其改革的进程是缓慢的,可能面临来自理念、资源和机制等方面的矛盾和阻力。因此,必须提供良好的弹性教学评价保障条件,包括充分赋予评价权力、全面提升评价素养、积极营建评价文化、合理配置评价资源、加强弹性评价校本研究等,在不同层面上尽可能周到的给予支持和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