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其中大型滑坡的发生在地质灾害中给人民的生活和建设带来的损失比重极大。传统抗滑支挡结构在治理滑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传统抗滑支挡结构难以满足特殊地质条件下滑坡治理的技术经济要求,因而革新滑坡治理技术,开发新的适应特殊地质条件下滑坡治理结构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针对传统抗滑支挡结构治理特殊地质条件下滑坡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抗滑结构即弧形间隔排列抗滑支挡系统结构,并通过理论对比分析、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实例验证等多种方法,证明其可行性与实用性。主要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对滑坡形态的分类总结得出,“深槽形”滑坡后缘呈圆弧形,滑体窄而长,覆盖层厚度大,下滑力大,滑体两侧基岩较稳定且抗力较大。传统抗滑结构即悬臂式抗滑桩及锚索抗滑桩治理此类滑坡存在整体性差、造价高、施工困难等缺点。此外从工作原理角度对三种抗滑支挡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弧形间隔排列抗滑支挡系统结构在受力性能及工程造价方面均优于传统抗滑支挡结构。(2)分析弧形间隔排列抗滑支挡系统结构工作机理,应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基本原理推导出此类新型抗滑结构内力及位移的理论计算公式,且分析了理论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对其抗滑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新型抗滑结构与传统抗滑结构内力及工程造价,得出新型抗滑结构相比传统抗滑结构在技术及经济上具有一定优越性。(3)运用ABAQUS软件对新型抗滑结构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对影响结构抗滑性能的因素逐项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构趋势基本一致,分析二者差异的原因,主要为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桩顶约束条件做了不同的简化,理论计算中桩顶约束简化为铰支,而数值模拟中桩顶约束为固结。此外,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新型抗滑结构桩身内力小于传统抗滑结构。(4)对攀枝花机场12#滑坡后缘填筑体高边坡采用“填土反压坡脚+新型抗滑结构”治理方案,使其高边坡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此外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悬臂式抗滑桩和新型抗滑结构,得出新型抗滑结构桩身位移及内力均小于悬臂式抗滑桩。新型结构桩顶系梁约束了桩顶位移,发挥了空间拱效应作用,新型抗滑支挡结构能够治理类似滑坡(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