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追踪分析临床急腹症患者采用不同探查方法治疗后的疗效,探讨腹腔镜检查在急腹症应用中的优越性,为临床上处理急腹症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西安高新医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间的250例急腹症患者,入组标准:急性腹痛入院,查体存在程度不一的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表现,相关检查手段未明确诊断(血常规,生化,血淀粉酶,腹平片,腹部B超,腹部CT),除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内大出血、疑有严重复合伤或腹膜后脏器损伤、术前经非手术手段已明确诊断者、腹腔镜术中改为开腹探查术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46例,女性患者有104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1~68岁,平均年龄为(45.46±9.35)岁;患者发病后来院时间为6~71 h之间;以上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40例对照组110例,试验组采取电子腹腔镜探查术,对照组采取剖腹探查术。以上两组患者根据试验要求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探查后观察2组患者的确诊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置管率、置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腹痛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及其切口感染率,将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优势。实验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用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果250例急腹症患者,包括: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22例(48.8%),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17.2%),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67例(26.8%),粘连性肠梗阻18例(7.2%)。试验组140例均于腹腔镜探查下明确诊断并于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死亡病例;对照组110例均行传统剖腹探查术,两组患者确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置管率、置管时间、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急腹症探查,能及早明确诊断,且能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从而避免病情的延误,改善患者预后;(2)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探查手术,可将诊断、治疗同步进行,兼具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3)腹腔镜探查在急腹症诊治中可充分发挥腹腔镜视野开阔的特点,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有利于彻底冲洗腹腔内脓液、血液、胆汁及肠内容物,再在各腔隙陷窝放置引流后,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和肠粘连的发生;(4)腹腔镜探查应用于急腹症诊治造成的伤口小,腹腔镜下操作对于腹腔内组织的干扰较小,对组织器官损伤较轻,术后较少发生肠粘连,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很快得以恢复,减少了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