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系数法确定结构弹塑性目标位移的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静力弹塑性方法作为一种分析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逐渐得到了抗震研究者的认可。如何找到一种简便而又准确的求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目标位移的方法,是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了位移系数法,分析各个参数的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到一种基于我国场地条件的位移系数求解方法。为此选取了491条地震波,并根据场地特征周期将其进行分组,通过对单自由度体系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统计回归了适用于我国场地条件的位移系数法公式。最后,本文设计了位于不同烈度区、不同总层数共11榀框架结构算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进行弹塑性分析,对比分析改进的位移系数法和能力—需求谱法的有效性及差异,为结构目标位移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建议。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位移系数法求解目标位移的精度取决于参数的选取,本文通过归纳分析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我国场地条件的位移系数法的求解公式;通过研究发现,系数C1主要与强度折减系数以及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关,而与烈度的关联度不大。2)对于改进的能力—需求谱法,本文对比了吕西林—周定松、范立础—卓卫东和翟长海—谢礼立模型求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目标位移,三者差别不大,精度都能满足工程要求。本文算例中,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吕西林—周定松模型的精度稍高;而对于高层框架结构,范立础—卓卫东模型精度更好。3)改进的位移系数法确定的结构目标位移较未改进的方法更接近动力时程分析结果。本文对比改进的位移系数法与改进的能力—需求谱法求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目标位移,发现两者精度相差不大,但改进的位移系数法计算更为简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用地变得越来越紧缺。地基情况越来越复杂,如地下硐室或原有构筑物的存在,桩的最小中心距的要求,承台不容易布置等,为此在多层框架结构中将托柱
由于如木材、石材、混凝土以及钢材等现有材料建造的当前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重量大、腐蚀严重、性能退化以及其他一些老龄化问题,使得对于新材料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这些问
论文结合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度中央高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强震条件下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动力响应及抗震设计理论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途径,探讨了预应力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