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卵巢发育及性逆转调控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斑鱼是一种典型的雌雄同体雌性先熟鱼类,其性别调控和性别转换机理相当复杂。条纹锯鮨是石斑鱼中的一种,且在繁殖季节雌雄差异显著,雄鱼具有明亮而鲜艳的婚姻色。通过对石斑鱼繁殖生物学、性别决定机制和性逆转诱导技术及方法的简要概括,对石斑鱼在繁殖生物学、人工诱导性逆转、性逆转相关技术及其基因决定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描述。为石斑鱼的生产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符合实际需求的、能够调控雌雄石斑鱼适合比例、匹配雌雄种鱼,解决雌雄成熟发育不同步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并针对条纹锯鮨性腺发生、卵巢发育及条纹锯鮨性逆转调控技术开展实验总结如下:1、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采用组织学及形态学方法,对条纹锯鮨性腺发育早期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进行观察,研究发现:条纹锯鮨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处与性腺的位置相隔一定的距离,经脏壁中胚层通过背肠系膜迁移到达生殖脊。2、条纹锯鮨卵巢周年变化通过对条纹锯鮨卵巢的形态学、组织学在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了解条纹锯鮨雌鱼在性成熟后的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条纹锯鮨卵巢发育随水温变化明显,最适产卵温度为19-22℃:在3-4月份时,卵巢开始发育,体积增大,卵黄积累,卵巢由Ⅲ期发育到Ⅳ期;5-6月份时,条纹锯鮨进入繁殖期,卵巢极度膨大,轻压腹部可见卵子流出,卵巢由Ⅳ期进入Ⅴ期;7月份,条纹锯鮨产卵结束后,卵巢排卵后退化,此时卵巢为Ⅵ期;8-10月份,卵巢逐渐退化,进入Ⅲ期,直到翌年3月。条纹锯鮨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GSI)、肝体指数(HSI)及丰满度(CF)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产卵季节,可以通过测量条纹锯鮨的丰满度来推测条纹锯鮨的卵巢分期,以预测产卵时间。条纹锯鮨的卵巢成熟指数值在每年的5月份出现1次峰值,产卵类型为一年一次产卵、短期分批非同步产卵类型。3、17α-甲基睾酮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逆转的影响在繁殖季节前,采用背部肌肉埋置药条(含17α-甲基睾酮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方式,人工诱导条纹锯鮨雌鱼性别转换,每4周埋置1次,共埋置3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埋置药条后,条纹锯鮨卵巢在12周内即可转化为功能性精巢,并产生具有活性的精子。17α-甲基睾酮可促进条纹锯鮨血清中睾酮、11-酮基睾酮及雌二醇的浓度升高,促进条纹锯鮨脑芳香化酶活性上升。芳香化酶抑制剂可明显提高血清中睾酮、11-酮基睾酮的浓度,降低血清中雌二醇的浓度,抑制条纹锯鮨脑芳香化酶及性腺芳香化酶的活性。17α-甲基睾酮及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条纹锯鮨性逆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17α-甲基睾酮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共同使用的效果要高于分别使用的效果。条纹锯鮨的性逆转形态学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卵巢期,精卵同体卵巢主导期,精卵同体精巢主导期,精巢期(性逆转完成期)。4、条纹锯鮨精子超微结构及其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对自然成熟的条纹锯鮨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其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主要由细胞核组成;中段由线粒体、中心粒复合体(近端中心粒和基体)、袖套组成,无顶体结构;尾部主要由轴丝组成,外部包裹质膜,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卵子表面分布纵横交错的网纹,均匀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微小孔,卵膜由质膜、卵黄膜、壳膜构成,由高电子密度区与低电子密度区交错平行排列。在卵膜动物极表面有一个较小、较浅的圆形凹陷区域,呈漏斗状的精孔区,每一粒成熟卵在精孔区的中央仅见一个完全敞开的受精孔。卵壳内部为细胞质。条纹锯鮨精子入卵的时间极短,在授精后10s即可见到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子,刺激卵子发生形态变化形成受精锥,封闭受精孔,阻止其他精子入卵,60s可见受精孔完全封闭,受精塞填满整个受精孔,受精过程结束。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对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在渔业上的应用作了综述,然后应用微卫星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对黑龙江野鲤和两个选育品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人员用10个RAPD随机
扣蟹性腺发育与肝胰腺和血淋巴的蛋白质和钙离子浓度相关.性早熟前后,雌雄扣蟹肝胰腺总蛋白浓度分别由121.17±44.50mg/g和89.43±21.86mg/g下降至81.08±5.84mg/g和70.58±9